耒陽米豆腐,溯其歷史悠久,至今在耒陽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傳神農氏創耒時,耒河洪水時常泛濫成災,沿河百姓生活農田被淹,生活很艱苦。在糧缺米少的情況下,為了調動百姓筑壩抗洪的積極性,他們便把大米磨成漿狀,加水熬煮成糊粥一樣給百姓填充饑餓。有一天伙房誤把與米漿相似的石灰水倒入其中,為慎重起見決定舍棄。神農看見了連忙勸阻,要知道,洪水過后的耒陽到處都是饑寒交迫的難民啊,眼前的這幾十大鍋糊粥,可以挽救多少人的生命?神農便吩咐大家把這些糊粥用竹篩裝好,不久米漿凝結成凍狀。神農親自把米凍狀劃成方格塊狀煮好且帶頭食之,勞工見狀也紛紛盛入碗中,吃后,個個感覺入口可化,其味甚佳。后來,人人仿效做之,并取名為米豆腐,也又的鄉鎮叫它“綠豆糕”。
耒陽米豆腐的做法頗有講究,用優質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用石磨碾成米漿,再用石灰堿水做“酵母”,用鐵鍋一邊煮一邊攪拌,成稠糊狀時,倒在事先洗凈的竹篩上搪平,冷卻后成豆腐狀則說明大功告成。然后用竹片刀和竹尺劃成寸寬方塊,待鐵鍋中水燒開后,用撈籬把米豆腐放到鍋中,加上紅紅的酸辣椒或油辣椒、青綠的蔥花、白花花的蒜米,爽脆的榨菜丁,酸溜溜的陳醋,黑黝黝的醬油。待再沸騰時,掀開鍋蓋,撒適量蔥花、醋和味精等佐料,頓時香味撲鼻,只饞得人嘴里滲口水。這時將米豆腐從鍋里盛于碗中,冒著騰騰的熱氣,嫩黃嫩綠的豆腐襯著各色點綴,紅香綠脆,一下子就能將你的饞蟲一股腦鉤出來。吃到嘴里,口感柔和,清嫩香甜、真讓人心曠神怡,幾口下肚之后,味覺經過了辣椒的充分調動,也變得格外敏感,從舌尖到口腔,到處都是暖暖辣辣的味道,湯的鮮美也在無形中被放大了。那種感覺是很奇妙的,常有吃得滿頭大汗、周身通泰的食客,感覺不過癮,一邊吸啜辣得紅通通的嘴巴一邊意猶未盡的喊道:“爽,再來一碗!”
松桃傳統米豆腐“新滋味”牽動四方
人民網精選資訊官方帳號“這是我們苗鄉特產的米豆腐,涼拌、炒炸、火鍋、蒸煮各種方式都行!”在位于松桃苗族自治縣太平營街道紅巖村葡萄園路口的大莊婆媳米豆腐體驗店,老板劉國軍熱情地向重慶游客介紹自家產品。
劉國軍口中的米豆腐,是當地傳統食品。
泡米、磨漿、熬煮、揉搓、打形、蒸制、脫水、定型、包裝……在另一邊的大莊婆媳米豆腐生產車間,劉國軍的母親和媳婦正領著員工制作米豆腐。每天,這里都要生產上千斤訂單產品。
劉國軍是該縣普覺鎮候溪村大莊組人,也是大莊婆媳米豆腐第五代傳承人。
當地一直盛產米豆腐,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制作工藝獨樹一幟。其中,劉國軍家的手藝尤為出名。
“現在,傳到我這,已是第五代,生意一直不錯?!眲娊榻B,過去每逢節慶,各家各戶都會精心制作米豆腐,用來走親訪友或挑擔售賣。隨著往來客商增多,米豆腐成了集鎮上沿街攤位的常駐小吃。
但2012年之前,劉國軍從未想過,不起眼的米豆腐能干出一番大天地。
那時的劉國軍輾轉于福建、廣州、浙江等地務工,干過建筑、機修、水果生意,但均毫無起色。2013年,劉國軍返鄉辦起了種植合作社,但由于準備不充分,導致創業失敗。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當時才30多歲的劉國軍,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耙换丶屹u米豆腐吧,雖然賺得不多,但也能慢慢存上錢?!笨粗l愁的兒子,母親端來一碗米豆腐,輕聲地說。
“我們家的米豆腐那么好吃,如果能規?;l展,也許反而能做成大生意?!?/p>
抱著試一試態度,劉國軍再次創業。
從普覺鎮到松桃、印江、江口,再到重慶秀山……汲取之前創業失敗教訓,這次,劉國軍并未急著擴大米豆腐制作規模,而是開著小貨車,帶著自家真空包裝的米豆腐,走街串巷進行推薦售賣。
一輛車,一個人,劉國軍就這樣穿梭于城市與集鎮之間,一邊了解各地市場行情,一邊拓展新的市場銷售渠道,有時一去就是一個月。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劉國軍正式注冊公司。
對于公司為什么取名為婆媳米豆腐,劉國軍笑著說:“傳統米豆腐制作過程,需要婆媳共同協作完成,取名為婆媳米豆腐,寓意家庭和睦,發揚孝、善等傳統文化?!?/p>
在該縣供銷合作社的幫助下,劉國軍還通過成立松桃農特產品開發培育基地,開辦大莊婆媳米豆腐體驗店,進駐“三社一中心”電商精準扶貧服務站,開辟了線下線上銷售渠道。
2020年,憑借優質品質、良好口感、傳承改良工藝和營養價值,劉國軍生產的米豆腐獲評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推薦項目。
除米豆腐外,劉國軍還不斷健全生產設備,通過制作鹵鴨子、紅粑粑等,推出組合禮包,豐富產品品類,提升產品附加值。產品遠銷重慶、湖南、山東等全國各地。2020年,公司銷售額達300萬元。
隨著米豆腐產業的發展壯大,劉國軍還帶動了當地水稻的發展。通過采取“公司 合作社 農戶”組織方式,該公司分別與候溪村等3個村簽訂合作協議,按市場價6元每公斤,每年向農戶收購粘米10萬公斤,成功輻射帶動200余人增收。
“這小小一碗米豆腐,裝的是鄉里鄉親的熱情淳樸,也是家鄉的溫暖?!眲娬f,于他而言,這不僅僅是事業,也是情懷。
對于接下來的發展,劉國軍有著自己的打算。他說:“下一步,會繼續統一種植標準、管理模式,促進生產加工提質提效。同時,完善銷售體系和物流體系建設,爭取讓更多的人品嘗到我們的特色美食?!?吳采麗)
來源:銅仁日報
饒陽豆腐腦之所以出名,全靠這勺鹵湯
不管南方還是北方,豆腐腦都是早餐桌上常見的小吃。但能成為"豆腐腦"中的知名品牌,"饒陽豆腐腦"算是一例。
饒陽豆腐腦是河北饒陽縣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清代光緒年間,饒陽縣人韓玉在以賣豆腐腦為生,因他投料考究,口味獨特,饒陽豆腐腦成為遠近聞名的風味食品。所以,他被稱為饒陽豆腐腦創始人。

饒陽豆腐腦
韓玉制作豆腐腦的鹵湯很有講究。他用雞肉和豬肉熬湯,然后放入桂皮、丁香、茴香、大料,再加入炸醬。一直煮到肉酥爛,湯味醇厚不膩為度。鮮嫩的豆腐腦里澆上這熬好的鹵湯,再加點兒辣椒油、香油、芫荽,一碗香噴噴、軟酥酥的豆腐腦確實讓人垂涎。
在饒陽,隨著豆腐腦制作技藝在傳承中不斷改進,"饒陽豆腐腦"這種小吃已越做越好。雖然豆腐腦還是那個豆腐腦,但鹵湯的制作卻很特別,饒陽豆腐腦出名,全靠它!
據了解,制作鹵湯時,把用雞肉、豬肉熬湯,改為用整雞和豬大骨熬湯。同時,加入湯中的原料,增加到14種。其中有饒陽黑醬、面粉、豬油、茴香籽、大料、醋、韭菜、桂皮等。這樣熬出來的鹵湯,大激發了豆腐腦中的豆香,吃起來別有風味。

饒陽豆腐腦的精髓在鹵湯,用整雞和豬大骨熬制
饒陽豆腐腦吃起來味道鮮美,久吃不膩。特別是饒陽豆腐腦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
在饒陽民間,饒陽豆腐腦已經不僅僅是一款簡單地早點,更是是當地辦喜事的代名詞。家里有適婚青年的,鄉里鄉親的見面就會問:"什么時候讓我們吃豆腐腦呀?"問的就是這家的孩子什么時候結婚。原來,饒陽人家娶媳婦時,新郎要在拂曉前將媳婦娶回家,舉辦完婚禮后才上午8點來鐘,也就是吃早飯的時間,新郎家就先用豆腐腦招待賓朋。
這時,新郎家擺出了一甕一甕的豆腐腦,爐子上的鍋內,鹵湯香氣滿村子都能聞得見,鄉親們總是邊看熱鬧邊吃豆腐腦。正因如此,不管誰家娶媳婦,都會會請最好的師傅做豆腐腦給親朋好友吃,以表心意,你家的豆腐腦好吃,我家做的比你家更好吃,久而久之饒陽豆腐腦越做越好,越來越有名氣。
清末民初時期,饒陽縣城已經有"生祥永""朝天館""盛林館""蕭老大"等幾家飯館經營饒陽豆腐腦。當韓玉故去之后,由他的外甥閆福祥繼承其家業。并于1934年偕其子閆海亭去天津,在西關大街中間北側租了一間門臉房賣起了饒陽豆腐腦。其店鋪的字號原? ??"慶義城",后改為"聚豐成"。1948年定名"普通居"至今。

天津的"段記",制售饒陽豆腐腦
閆福祥父子所制售的豆腐腦用料多樣,講究鹵湯,滋味香美,且在天津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所以終日顧客盈門,買賣興隆。1949年2月擴充了門臉,1956年歸入國營行業。在1958年天津食品展覽會上,"普通居"制作的饒陽豆腐腦被評為天津市優質食品。
如今,饒陽豆腐腦與天津豆腐腦、西安豆腐腦已成為北方豆腐腦三大體系。其中,饒陽豆腐腦不但把門店開到北京、天津,在我國臺灣省臺北,也有掛出"饒陽豆腐腦"招牌的飯館。
舌尖上的旅行 | 娶媳婦必備的饒陽豆腐腦
衡水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要說饒陽的代表美食,豆腐腦絕對首屈一指。饒陽的豆腐腦不但歷史悠久,還深受當地人的喜愛,是娶親宴客的席上必備,地位之高甩了其它豆腐腦不知道幾條街。饒陽豆腐腦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00:07━ ━ ━ ━ ━
無論是小學生一勺一勺的抿著喝,還是大人們端起碗呼啦呼啦一口全下肚,一碗熱乎乎的豆腐腦配上酥脆的驢肉餅,都讓人吃出了飽滿的幸福感。

豆腐腦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早餐之一,它由豆腐與鹵組成,北方偏咸,南方偏甜。而在饒陽,它是饒陽人娶媳婦的必備之一。饒陽的這對鐵桿搭檔,到底有何神奇之處?

鹵,就是除了碗底的幾片豆腐腦以外,其他所有的東西,綠綠的,黃黃的,黑黑的,白白的,這五顏六色的鹵中,藏著怎樣的秘密?



作為至今饒陽縣經營時間最長,味道最正宗,祖傳三代的豆腐腦店老板,做了十五年豆腐腦的李永光告訴我們,最早的饒陽豆腐腦都是大骨熬湯,再配以14種以上的作料,如黃豆、饒陽黑醬、面粉、豬肉等。


凌晨四點左右,五大缸豆腐腦制作完畢,六點,素湯制作完畢,祖傳秘方的小料制作完畢,蔥花韭菜面片切好,面團驢肉燒餅備好。迎著東方的第一縷陽光,豆腐盛入碗內,再放入面筋片、韭菜、香油,澆上配制好的鹵湯、小料,第一碗豆腐腦上場了。

清朝光緒年間,豆腐腦的創始人韓玉用雞和豬肉熬湯,雞肉酥爛香味濃郁,一時間遠近聞名,其后他的子孫將其帶到了天津,定名“普通居”終日顧客盈門,生意興隆,豆腐腦揚名天津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