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韭菜種植面積由1978年3600畝發展到2005年的8萬畝,其中塑料大棚韭菜6萬畝,露地種植2萬畝,種植區域已由原來渭河流域6鄉鎮發展到全縣五河流域12鄉鎮203村,年總產量達1.47億公斤,總產值達1.2億元。建成了以洛門和山丹為中心的兩個萬畝無公害韭菜基地,建成冷藏運輸韭菜、韭苔的冷凍庫有8個,貯藏能力3000多噸。2003年我縣韭菜通過環境考察和產品檢測,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首家認證為綠色A級食品。2005年4月向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委員會提出了申請,申報“中國韭菜之鄉”。6月20至22日,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特產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劉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主任王西玉,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玉璽,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任軻,對我縣韭菜生產狀況進行了考察,并對我縣在韭菜生產上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2005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七屆中國特產文化節上,“中國韭菜之鄉——甘肅武山”被正式授牌。 為更好地規范市場競爭行為,強化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武山縣工商局城關個私分會引導農民為武山縣特色蔬菜韭菜進行商標注冊。 韭菜注冊商標為“周莊盤龍”,“周莊”是村名,“盤龍”是關于該地的一段古老傳說。武山縣工商局通過引導農民對蔬菜的商標注冊,使農民對品牌農業有了更深的認識,有利于進行規模種植,進一步做大做強韭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