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坪古村

荊坪古村

AAA級旅游景區

荊坪古村:位于懷化市中方縣中方鎮?水河西岸,距懷化市區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中文名:荊坪古村

地理位置:懷化市中方縣中方鎮

景點級別:AAA級

著名景點:潘家祠堂、五通神廟、夫妻樹

荊坪古村,一個原始古老村落,充分領略歷史的厚重

荊坪古村位于懷化中方縣中方鎮舞水河西岸,距懷化郊區15公里,交通非常便當。

古村戰國時是牂牁古國之都且蘭古城,漢代爲舞陽縣址,唐宋爲溆州城址,是清朝乾隆皇帝啟蒙教師潘仕權的故里。

村內現有祠堂、古驛道、伏波宮、文昌閣、節孝坊、唐代古井、水文碑、龍鳳橋、觀音閣、五通神廟和舊、新石器時代遺扯等20多處古文明遺址。

荊坪古村農家根本都是由一個個小院落組成的明清修建群,與周邊山水田園相融,給人樸素內斂之感。

村里更有唐朝古井、明代城墻、清人新居,加之千年夫妻樹、現代石魚,可以讓你充沛領略歷史的厚重、古村的恬靜。

坪及舞水河一帶,古爲南蠻之地,歷來爲各民族及各部族的雜居之地,民俗文明氣味濃重?,F傳播至今的如酒歌、儺戲、漁鼓、霸王鞭等民俗文明要素吸引著有數游人。

荊坪古村:留存的潘氏宗祠 延續的凝聚力

荊坪古村里的蒼天古樹,與村落相得益彰。

潘氏先人緣何在此落戶,設計出“月塘”和“九宮八卦巷”?

破“四舊”和“文革”期間,荊坪周邊的一些祠堂都被拆掉了,為什么潘氏宗祠能一直保存至今?

歷經數百年的潘氏宗祠,為何今天依然還是潘氏族人精神依歸的象征?

4月18日,三湘都市報與湖南文化廳、湖南省文物局共同推出的大型系列文化報道——《家園·守護湖湘最美村落》走進懷化中方縣荊坪古村,希望解開這些疑問。

湖湘村落檔案

荊坪古村

地理

荊坪古村位于懷化中方縣中方鎮(氵舞)水河西岸,距懷化市區15公里。有公路支線與209國道相連,交通十分便利。

◎現狀

現存明清古建筑有潘氏宗祠、五通廟、洑波宮、古驛道、節孝坊、龍鳳橋、戰國古城遺址和舊、新石器時代遺址等20多處古文化遺址,并有160余棟單門獨院式民宅。

歷史

據有關史料記載和文物部門考證,該村戰國時是牂牁古國之都且蘭古城,漢代為(氵舞)陽縣址,唐宋為溆州城址。1987年著名考古學家呂遵鍔先生對荊坪新元遺扯進行考證,發現5萬年前就有人在此生活,認定為舊石器遺址,填補了我省無舊石器記錄的空白,并命名為“(氵舞)水文化”。古村有宋代潘仁美之長孫潘貞周落戶荊坪的創業史,又是清代乾隆皇帝的音律老師潘仕權出生地。

◎特色

古村農家基本都是由一個個小院落組成的明清建筑群,與周邊山水田園相融。酒歌、儺戲、漁鼓、霸王鞭等民俗文化要素流傳至今。

◎榮譽

2007年3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2013年3月5日國務院公布該古建筑群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潘氏宗祠

“不僅是精神依歸的象征,還是水患時的避難所”

進村之前,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建筑,便是雄震渡口、睥睨江河的潘氏宗祠。宗祠保存十分完好,旁邊古柏蒼翠,四邊是高筑的封火馬頭墻。

潘氏家族的老族長潘中興領我們入祠堂。進大門的那面墻上,山水、人物、走獸等浮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進門后,先有戲臺,然后是聚會廳、廂房、天井,最后是正廳。正廳后壁的神龕上,密密麻麻擺滿祖宗的牌位。

潘中興說,走進祠堂,就如同進入數百年歷史的時間隧道。宗祠見證了數百年來的風風雨雨,經歷過戰爭、匪患以及洪水,在封火馬頭墻上,還能依稀分辨幾次水患留下的痕跡。歷史上的幾次大洪水淹沒過村莊,作為村中最高的建筑,潘氏宗祠的屋檐上曾爬滿躲避水災的村民。

“荊坪人每隔若干年就會把祠堂修葺加固一次。對潘氏族人來說,它不僅僅是一個精神依歸的象征,而且還是水患時生命的避難所?!迸酥信d說。

九宮八卦巷

水上講究“藏納”,功能上兼具防御外患

一條長長的古驛道,穿過整個村莊。中方縣旅游局副局長楊榮歡告訴我們,古驛道起源于秦始皇西征,漢代為五尺官道,唐宋時期為戰略通道,明清時期主要為商貿通道?!八\和陸路在這里交匯,古時這里已有高度的文明。潘氏家族來到這里后,在明代達到鼎盛時期,整個村落的布局也大概是那個年代形成的?!?/p>

驛道旁,一汪池塘成彎彎的月亮形狀?!霸聺M則虧,潘家人挖建池塘時非常講究?!睏顦s歡說,所有房屋坐北朝南面向池塘,并按照易經建造九宮八卦巷,既有風水上“藏”的講究,又有“防御”功能?!斑^去這里多土匪,封火墻很高,只保留了八個出口,土匪即使進去了也會迷路出不來,很大程度保存了這個古村?!?/p>

楊榮歡說,在潘氏家族來到這里之前,此地就已經形成高度的文明。古村周邊有4萬平方米的古墓葬群,跨度從戰國到漢代。潘氏家族來到這里之后,此地的軍事作用逐漸弱化,潘家人開始大力發展農業,在這里繁衍生息?!按逯锌偣?800多人,潘家人占了90%以上?!?/p>

文化傳承

每年召集族人舉行祭祖活動,“希望潘氏族人依然有凝聚力”

破“四舊”和“文革”期間,荊坪周邊的一些祠堂都被拆掉了,為什么潘氏宗祠能一直保存至今?

潘中興告訴我們,村里的老人們想防止數百年的祖業被毀,“彼時的村支書很有腦筋,在這里辦學,還特意請了外面的公辦老師來教學。不僅村里的孩子都在這里上學,連附近村的娃娃都跑到這里來讀書了?!本瓦@樣,學堂一直辦到上世紀80年代,祠堂名正言順地保留下來,誰也沒敢來拆過?!拔覀儜撓蚯叭藢W習,把它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弊鳛楝F在的潘氏族長,潘中興感慨,“你以為這個是祠堂正門?其實這是端門,走進來之前要鞠三躬,拜門坊,進頂門?!彼f,“我去北京故宮,別人轉一下就出去了,我在里面待了三天,走遍了每一個角落。去看它的每一道門、每一塊磚,它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說法?!?/p>

除了物質上的保護,潘中興還會在每年春節、清明和冬至,召集族人舉行祭祖、掃墓活動。不僅僅村里的人參加,很多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潘氏族人也會趕來聚會、祭祖。他回憶,最大的一次祭祖活動是在2003年,總共號召來了6700余族人。

“雖然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但我希望通過這樣的努力,讓潘家文化傳承下去。潘氏族人依然有凝聚力?!迸酥信d說。

興坪到漁村什么景點 興坪漁村和興坪古鎮

1. 興坪漁村和興坪古鎮

陽朔縣境內景點

陽朔縣城至普益鄉留公村一段1 8公里漓江下游水域,是聞名中外的電影《劉三姐》外景拍攝地,這里山清水秀,江面寬闊,群峰倒影,村莊田園,翠竹掩映,宛如一幅幅奇妙山水畫卷,在此不僅可觀賞秀美的自然山水,還能體驗濃郁的本土文化:劉三姐對歌、捕魚表演、儺舞表演和壯鄉婚俗。本地人稱為“鉆石水道”,也稱“劉三姐水上公園”。漓江下游風景區主要指這段漓江流域[1]。

中文名

漓江景點

景點介紹

解元峰、鰲魚洲、東嶺朝霞等

相關

電影《劉三姐》外景拍攝地

特色

山清水秀,江面寬闊,群峰倒影等

景點介紹一景點介紹二TA說

景點介紹一

興坪漁村

興坪漁村處漓江邊,建于公元1506年,傳說為興坪圩上達官顯貴為擇貴地遷此。村中房屋與圩上古建筑風格相近,青磚黑瓦,坡屋面、馬頭墻、飛檐、畫棟、雕花窗、鱗次櫛比,結構獨特,具有典型的明清暑期桂北民居特色,距今近500年歷史仍保存完好。整個建筑群占地1.5公頃,有傳統民居48座村前漓江環繞,江對岸一帶層巒疊嶂,鯉魚山、金瓦山、元寶山、劍刀山、筆架山風彩各異無不動人心弦;村后奇峰羅列,五指山挺拔峻秀,馬頸山、天水寨雄奇險峻,每每催人奮進。

漓江景點

群龍迎賓

位于碼頭對岸,一峰突兀,酷似龍頭,正張大嘴巴欲飲江水,此山后有幾十座山峰連綿起伏,盤亙數里,像群龍狂舞,被稱為“群龍迎賓”。

解元峰

龍頭山旁一峰,因晚唐著名詩人曹鄴得名。曹鄴是陽朔人,家住此山下,少年貧寒,勤于學習,應考十年,九次落第。歷劫而不磨,終中進士,為桂林開科第一人。曹鄴以其鍥而不舍精神印證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道理。陽朔人為紀念這位蜚聲詩壇的才子,把這座山命名為“解元峰”。

鰲魚洲

解元峰下游一沙洲,像金鰲似奮力拼搏,逆流而上,形象逼真。古代狀元及第叫作“獨占鰲頭”,曹鄴未第之前,曾在此作詩一首,借物抒情:江域隔水是東洲,渾似金鰲水上??;萬頃頹波分瀉去,一洲千古砥中流。

東嶺朝霞

清晨臨江望東嶺,山勢嵯峨,疏密有致,蒼松翠柏,當一輪紅日從山嶺后冉冉升起,天幕徐徐啟開,朝霞絢爛,山水同輝,猶如登泰山而觀日出,舊稱陽朔八景之首。(舊時八景:東嶺朝霞、西山晚照、黌官萬云、市橋雙月、鑒寺僧鐘、白沙漁火、馬山嵐氣、龍洞仙泉)。

碧蓮峰里住人家

船至漓江大橋,回首遙望一山,像一朵含苞待放、浴水而出的蓮花,它周圍群山像片片荷葉襯托,稱為“碧蓮峰”。徐霞客到此曾稱道,這里是“碧蓮玉筍世界”。唐代詩人沈彬贊道:“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岳河陽一縣花。兩處怎如陽朔好,碧蓮峰里住人家?!碧諠?,就是晉代的陶淵明,他任彭澤縣令,在居室門前種了五株柳樹,人稱“五柳先生”,他的故居在避暑勝地廬山腳下,夠漂亮的了;潘岳,也是晉代人,他在河陽當縣令,走馬上任伊始,命全縣男女老少每人種三棵桃樹,成活則賞,不種則罰。三年過后,河陽境內處處桃花盛開,那是怎樣的一派繁花似錦的景觀!可是,這兩個地方怎么能同陽朔媲美呢?“碧連峰里住人家”的陽朔,較之彭澤五株柳、河陽一縣花,更富于詩情畫意。

碧蓮峰

劉三姐對歌臺

碧蓮峰下一貨運碼頭,叫“富安碼頭”,曾是航運業務繁忙之地,碼頭沒有臺階,上下自然形成坡度。這里便是電影《劉三姐》“對歌”的經典場? ??,昔時河汊里置一豪華木船實景,莫老爺和陶、李、羅三個秀才立于船頭與劉三姐“對歌”,被三姐及眾人痛快淋漓一頓臭罵,莫老爺氣急敗壞而落水一戲,便在此拍成。

白沙漁火

船過漓江大橋,東岸有一片雪白沙灘,江水流經此而折轉由西向東,形成天然港灣,稱為“白沙灣”。白沙灣水深莫測,游魚無數,傍晚,山水間飄浮著乳白的晚煙,漁民們劃著竹排,燃起簇簇松明,舉著火把,搖船緊追的鏡頭都是在這里拍攝的。

書童山

是漓江下游風景線上最具魅力的一座山,孤峰聳立,平地拔起,獨立于江濱。它的西面半山腰處,有塊巨石,與山體有一道隙縫相隔,石高丈余,似一寬衣闊袖的古裝男童正捧著一本天書在讀。它朝朝暮暮,歲歲年年,聚精會神,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尋??床灰?,偶爾露崢嶸。觀書童山的最佳角度是游船剛過沙灣之際。

劉三姐實景劇場

書童山一帶,景色秀麗,環境優美。電影《劉三姐》開頭部分,劉三姐孤身劃著竹排在碧水清波之上飄來,悠揚的歌聲,誘人的畫面,給人深刻印象。這里有一百畝左右小島,田家河從旁匯入漓江,江面寬闊,群山倒影,是漓江山水精華所在。著名導演張藝謀計劃在此地重新導演名劇《劉三姐》。項目總體創意是要充分發揮漓江山水風光及廣西劉三姐民間故事這獨一無二的優勢,把這兩大資源有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把最好的藝術精品放在最美的自然山水中去展示,使自然風光與文化藝術交相輝映,構成一幅有豐富文化內涵、特色鮮明的自然山水畫卷。  實景歌劇是以自然山水、田園風光為背景的實景演出,華麗、宏偉的視覺沖擊、場面展示是演出的主要風格。演出規模為600人左右,演出從夜幕降臨時開始,歷時100分鐘。項目投資1億人民幣,實景劇場可容納3000名觀眾。此項目是名景名人名劇的完美配合,將成為特色鮮明、主題突出,可持續發展的高品位文化旅游景觀。

卓筆峰

船過書童山,萬山叢中最高的一座山峰,像一支飽蘸墨汁的倒插的巨筆,筆尖直指天空,因而得名“卓筆峰”。清人廖學古詩云:東方何事吐豪光,霜穎千尋插碧蒼。留待掄魁真妙手,一揮天地達文章。老人牽馬上高山在那座青蔥翠綠的山峰之上,有兩塊大石頭,這兩塊奇石酷似一位老人正牽著一匹黑馬往山頂上爬,形象逼真,讓人看到一種不畏艱難險阻,勇攀高峰,奮發向上的大無畏精神。

拇指峰

江邊一山峰,酷似人的大拇指,因此得名拇指峰。傳說天上八仙相約到人間一走,來到陽朔,見山有情,水有意,如山水畫廊一般,贊不絕口。曹國舅提議,每位神仙吟一詩句,湊成七律留作紀念,不枉到此一游。鐵拐李呵呵笑道,不必了,我已留下比詩更好的東西。只見他翹起大拇指往地上一頓,便得此峰。

雪獅嶺

漓江西岸有一土山包,恰似一頭雄獅臨江雄踞。當春夏之交,小白花盛開,山上就像覆蓋一層白雪,雄獅靜坐的姿態更顯威嚴,此嶺因而取名雪獅嶺。在雪獅嶺上,觀山賞水,可見水上山奇,水下景俏,上下天光,渾然一體。當地有句俗話:要看好風景,登上雪獅嶺。

八卦村

雪獅嶺旁的村莊叫木山村,也稱八卦村。八卦村以八卦圖形建村,村民圍塘而居,村莊三面環水,一面依山,有明清古屋,有徐家老祠堂,古屋雕梁畫鳳,刻花鏤獸。60年代,陶鑄任中南局書記,考察此村,指示當地政府不但要保護這一帶美麗的自然風光,更要保護村里的古建筑。隨后撥款在雪獅嶺上修了觀景道和一座六角亭,當地人稱它為“陶鑄亭? ??。文革時,陶鑄被打倒,亭子也被“打倒”,八卦村也殘破了,但大部分老屋與鼓樓還在,古風猶存。村中老人常說:村外三面是江水,村中還有一塘水,不管水漲多大,房屋就是不進水。天氣再干旱,村中的水塘也不干涸,而村外四處卻比塘的水面低。這里奇特地形是個謎。據說該村歷史上為官進仕者比一般的村要多。

景點介紹二

雄獅峰

這座山峰是東嶺過后平地拔起的第一座象形山,它似一頭蹲在漓江邊、傲視西北方向的肥碩雄獅,正欲沖刺捕食獵物,故取名雄獅峰。

秀才看榜

雄獅峰附近有座山臨江這面有一大片白色的崖壁,白色崖壁像是科舉時期掛榜的地方,有一條條黑色紋路是被錄取的進士、狀元的名字,一個似秀才模樣的人在“榜”下聚精會神地查看,此景稱為“秀才看榜”,也叫“掛榜山”。

仙人坐車

掛榜山對面有座山,山上一石凸出,很像一位在馬車上正襟危坐的仙人,后面是馬車的架棚,前面是高昂的馬頭,臨水處那環形的條紋則像馬車的車輪,這天然佳作被稱作“仙人坐車”。

八仙過海

雪獅嶺西邊,有十余座山峰,像一支急急前行的隊伍過江而去,夾雜在這個隊伍中的有形態看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八仙(鐵拐李跛腳拄一杖,光半個頭;呂洞賓身才高大,身背寶劍;曹國舅富態安詳;張果老倒騎毛驢;藍采和手搖竹板;何仙姑發髻秀美;漢鐘離安步當車;韓湘子橫吹短笛。)這組景被稱為“八仙過?!?。

螞蝗渡

八仙過海方向有株枝繁葉茂的古榕村,是漓江邊上最大的一棵古榕樹。樹旁有一用青石板砌成的碼頭,長約200米,延伸到漓江深處,是漓江邊上最長的碼頭。碼頭下的渡口叫螞蝗渡,是陽朔舊時通往鄰縣的一個重要渡口,距今500多年歷史。

狀元峰

江邊最高的一座山峰,它頂天立地,出類拔萃,因此稱為狀元峰。又由于山頂東西兩側參差錯落,像一只浮在半空中的釣鉤,所以它又名浮鉤山。徐霞客曾到此一游。

野雞倒掛

臨江處一山,石壁光滑如削,紋理似書,看上去像展開的誥書(寫著皇帝命令的書折),因此得名展誥山。展誥山的石壁上有一塊略帶黃色的鐘乳石,酷似一只獵回家中掛在壁上的野雞,稱為“野雞倒掛”,又因為山下水深流緩,平靜如鏡,取名叫野雞潭。

虎頭山

急水回流處的大山叫鸚鵡山,而向江心迎面撲來的小山峰像一只兇猛的老虎欲撲下來的姿態,故名虎頭山。山下臨水頂尖如簪的巨石,極像古代婦女梳發髻的發釵,故名金釵石。

砧板山

船往前行,遇一不高不大石山,因其樣子極像廚房里利用的砧板,由此得名砧板山。山下有一村莊,村民以榨糖為生,村莊因而取名“砧板榨村”。

九馬歸槽

漓江水在此處峰回勢轉,一座近一里長的大山橫亙于前,江水依山勢折向東南。這座山的西南方向,有塊山壁,如刀削似臨江而立,因山壁為白色,這座山因此叫白面山,白面山這塊石壁寬度超過興坪九馬畫山的壁寬,石壁上的花紋有黑色、棕色等各色相間,細細琢磨,可隱約辨出馬匹形象來。據說,這里是興坪九馬畫山那九匹馬臥槽休息的地方,所以當地人把這壁上的群馬稱為“九馬歸槽”。

陽朔紀事碑

白面山下有塊刻于明朝嘉靖三十年(公元1552年)的紀事摩崖,高2.3米,寬3.8米,全文502字,是百里漓江惟一整塊大型紀事碑。碑文記述的是當年的廣西當局征討陽朔農民起義的一次重大戰役情況,是珍貴歷史資料。旁邊有塊“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摩崖石刻,也出自于那個時代。

白面巖

白面山半山腰有個巖洞,洞室曲徑約3公里,附近村民無人走到盡頭,洞口周圍是絕壁,壁下是漓水深潭,上巖洞無路可尋,要入此洞必須架扶梯才能攀緣上去,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這里曾是明朝后期(1500——1573年),以陽朔壯族人廖金鑒為首的壯族農民起義隊伍的一個主要活動據點。

留公村

留公村有100多戶,此處青山環抱,群山聳立的漓江之畔,環山臨水,陽光普照,阡陌縱橫,果樹成林,土地肥沃,地靈人杰,古代出過不少文人儒士,是陽朔普益鄉較富裕的地方。村內屋宇居室,多為青磚灰瓦,高大寬敞,為典型的嶺南古建筑風格。名景點有流水巖、留公三潭、玉女挑水、金獅飲水、八仙拉馬、四座近水樓臺,民俗有“十月香”、“三月三”等活動。

流水巖

位于留公村前,洞長約幾里,整個巖洞是一條地下河道,洞口就是地下河道的一個出口。洞內長年流水叮咚,有許多鮮為人知的魚兒順流而出。當地人每年在春訊期間,在洞口進去10米的一個潭水處架魚網捕魚,每次都滿載而歸。

留公三潭

村內有三個直徑約為10米的深潭。奇怪的是,這三個潭成品字形狀,聚集在一塊谷地上,而潭水顏色卻各不相同。一潭顏色青中帶黃,一潭顏色碧綠,一潭顏色混濁,四季如一,而且潭水水位始終保持不變,漓江漲潮,三個潭水位不漲;漓江枯水,三個潭水位不降,就是大旱年頭也是如此,微妙難測。留公三潭因此得名。據說,如天旱時間長,潭中會出現鑼鼓聲、吹笛聲,水面上有彩旗飄動的影象,持續約20分鐘。

玉女挑水

位于留公的后山,朝漓江面的百丈懸崖上,有一幅巨畫,掛在百丈[1]懸崖之上,畫中一位玲瓏少女,身材苗條,還健步挑著一擔河水,特別是她那條扁擔很是形象,傳說這位玲瓏玉女是給古廟“應求宮”三個女神挑水的,應求宮建在此處。有民謠日:古廟聳立大江邊,百丈懸崖千萬年。玲瓏玉女勤挑水,侍候廟中三神仙。

金獅飲水

位于留公江邊,有一石頭,形狀像頭活獅子在河邊飲水,此處漓江河水倒流轉上,漲大水時,這里出現很大的“旋渦”。有民謠日:常來此處下金鉤,喜看江中水倒流,金獅飲水漓江畔,風風雨雨數萬秋。

八仙拉馬

位于留公西部,它是由一族群山組成,馬的頸部和頭部是石山,馬身為土嶺。馬的尾部有一小村莊,村名叫馬屁股。馬前有八個山峰。排列縱隊形,爭先恐后地去拉這匹駿馬。此景在留公500米處可清晰觀看,形象逼真。有民謠曰:地球形成數億年,山山水水變奇聞。留下八仙拉駿馬,歷盡人間萬里程。

文昌閣

位于留公江畔,從前,留公是個中了許多秀才、舉人的地方,朝廷御賜過各種內容的匾,如“文魁”、“進士”、“明經第”、“賜福無疆”、“黎民懷之”等,反映了當時文化昌盛,秀才成堆,故命為“文昌”閣。其中“明經第”為精通四書五經的人家之意,據說“明經第”的主人叫黎振儒,清代喜慶年間人,此人博學多才,每年科舉考試他“猜題”很準,所教學生每考必中,常有人請他“代考”,朝廷因此賜予他一塊木匾“明經第”,并給他享受俸祿(工資),從此他不再去幫人“代考”了。

得月樓

位于留公村前江畔,建筑工藝精致,為明清建筑風格,每逢節慶,熱鬧非凡,村民們常來此看桂劇、彩調。此樓為三層,古人根據“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名句命名為“得月樓”。登上得月樓,四野風光盡收眼底,抬頭群山近,低頭綠水前。有詩日: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得月樓,古今悲歡多少事,悠悠,不盡漓江緩緩? ??。

應求宮

位于留公村邊的一座古廟,廟里有三個女神菩薩。據說有一年,留公漁民黃科常捕魚時,發現上游漂來一只大箱,打開一看,是一尊大菩薩,高一米多,他便把菩薩立于石壁之下,消息傳開,很多人來燒香叩頭,后人據此建廟,香火不斷。有人認為這廟的菩薩很靈,故命名為“應求宮”,為有求必應之意。北伐戰爭時期,孫中山乘船沿江而上,曾停泊江邊,到此廟參觀,并贈予錢給廟會買了一個鐘,掛在廟里。

樂善亭

位于漓江河畔的留公厄山,供過路行人乘涼避雨,亭邊有一個天然巖洞口,此洞叫“涼風巖”,在火熱的夏天,洞里會吹出一陣陣清涼風。該亭為眾人捐資而建,取《增廣》中“善事可做,惡事莫為”之意,故名“樂善亭”。亭里墻上有首七絕:一亭飛峙大江邊,四路客商可通行。此處已無蜀道險,揚鞭策馬起前程。

十月香

留公傳統民俗活動,一年一度,時間為農歷十月初十,會期兩天兩夜?!笆孪恪痹从诿鞒f歷年間,迄今約600年歷史,意在追溯和紀念中國歷史英雄人物,歌頌他們為人民做了好事,為民族作了貢獻?!笆孪恪逼陂g,有武道師戴著面具表演,有舞龍、舞獅、秧歌、籃球、彩調等活動,滿村歌舞,滿村歡笑。

2. 興坪漁村和興坪古鎮距離

陽朔汽車站坐中巴到興坪,車程半個小時,下車的地方就是興坪老街,下車走會兒就到了。

漁村現在的老房子都被拆得差不多了,都成新房了。沒什么可看性。您可以逛逛興坪老街。保存比較完好的老村子有舊縣、高田有幾個村子也不錯

3. 興坪古鎮是哪里

營業時間:全天候開放。

景點特色:興坪古鎮是一座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鎮。

興坪古鎮位于陽朔東北部,距縣城25公里。興坪素以山水秀麗、景甲天下而著稱,是中國旅游名陽朔縣的旅游重鎮。依山傍水,風景薈萃,粉墻烏瓦石板小巷,是漓江沿岸最美麗的古鎮。這里的古橋、古渡、古亭、古戲臺、古廟、古寨、古樹和古村落建筑群,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歷史環境風貌。

4. 興坪漁村值得一去嗎

以下是詳盡實用的興坪旅游攻略:

吃:興坪這邊的特色菜是啤酒魚和田螺釀,喜歡吃魚的朋友有福氣了,不過在點啤酒魚之前記得告訴店家要去鱗,因為本地吃魚的風格是不去鱗,當然你也可以嘗試本地風格。推薦的店鋪的話,個人覺得各家味道都不錯。

如果你是單人旅行,可以去當地市場的攤位吃飯,味道非常好,而且價格非常低廉,就是環境不敢恭維。。本地市場在興坪車站左前位置,出了車站直走到路口,左轉一直走到下一個路口再左轉,注意右手邊。你就找到了。想買本地水果,那里也是很好的選擇,沙田柚什么的售價僅為碼頭那邊的一半不到。

如果你想喝點東西,體驗一下古鎮的慢生活,位于古鎮內有很多飲品店,但是一般都比較貴,或者買到都是勾兌的飲品。推薦一家叫新街21號的,地址就在古鎮的中段,.門牌號好像就是新街21號。。買的都是純果汁,和天然的各種茶,我喝的紅糖姜茶,挺好喝的。。喝完暖暖的。而且他家也買一點旅游紀念品,價格挺合理的,就是種類不多。

住的方面,鎮上有很多旅店。因為我是背包客,所以我比較講求實用,沒有住河邊那些酒店。那里都比較貴,而且天黑了,你也看不到什么。。。我住的一家叫熙平的旅店。一晚只要60,有空調,而且挺干凈了、也安靜,窗口就是大山。

玩的話,個人不推薦坐船,很貴,而且沒什么看的,有時間的話可以在江邊走走。走路就能看到20元的背景? ?而且不是很遠。古鎮當然要逛一逛,興坪古鎮目前還沒有開發很嚴重,靠近碼頭的一半很繁華,又很多店,靠近車站的一段還很大程度的保存了古樸的風格,也有一些好玩的店,非常安靜。

看了漓江逛了古鎮還有時間的話,可以去爬下老寨山,就是上面有一個亭子的那個。有霧的天氣那里可以說是全大桂林地區最美的觀景點。如果下雨的話還是不建議去了,路很陡,很窄。

最后如果還有時間,可以找個向導帶你徒步去漁村,漁村也是一個古樸的村子,可以坐船去,不過有點貴,徒步的話路很難走,穿高跟鞋什么的就不推薦了。路也不近,雖然并不是特別難走,但是沒有向導還是有一點點點點危險。不過沿途景色很美的。

最后談一下交通,陽朔高鐵站就在興坪,所以前往或者離開興坪最好的選擇當然是高鐵了。當然也可以坐客車。不過票價更貴而且用時更久,高鐵30分鐘到桂林,客車要兩個小時。

興坪現在還是很古樸的一個小鎮,坐擁甲天下的風光,而且不用花什么錢,非常推薦大家去玩。到陽朔不到興坪,不說算白來吧,不過確實是錯過了最美的風景。希望大家在興坪玩的開心。。。覺得有幫助請點贊??

5. 興坪古鎮漁村游

大圩古鎮 4A景區

大圩古鎮,位于靈川縣漓江東岸,父子巖東南,磨盤山北,距桂林15公里,是國家AAAA級景區,也是廣西古代“四大圩鎮”之一。古老的大圩老街順著漓江綿延2公里長,不寬的街道上鋪著青石板,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景區的民居建筑南低北高,臨江依山而建,多為三進、四進式建筑,外通碼頭、巷道,內通商業古街,主要景點包括萬壽橋、清真寺、13個碼頭、廣昌布行、江西會館等。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

2、興安古鎮

興安由于地處楚越之交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以來便是中原漢文化和嶺南百越文化的交匯之地,尤其是靈渠修通以后,成了連接中原與嶺南的重要紐帶,對促進中原與嶺南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興安這塊神奇的土地因而也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古往今來,興安這塊土地上曾發生了無數的重大歷史事件,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歷史大劇。秦始皇從這里統一嶺南,紅軍在這里轉危為安。興安堪稱“濟治之都”和“興盛之邦,安國之都”。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

3、榕津古鎮

榕津古鎮位于廣西平樂縣東南25公里處,它坐落在漓江的兩條支流榕津河與沙江河的交匯處,乘船向北可以到達桂林,向南、向東可以到達梧州、廣州,因此,這里古時也是廣西東部一個熱鬧的內河小港。榕津古鎮上千年的古街保存完好,其主要大街——榕津大街保存較為完整,整條街道的房舍大多為南方民間磚木結構的騎樓,其中的魏星樓、古戲院、粵東會館等基本保持了原貌,青磚綠瓦、飛檐流拱,體現了我國南方古代村鎮建筑典雅、古樸的風格。古鎮里古榕成群相擁,塘澤星羅棋布,古街、古榕和明珠般的塘澤相映生輝,構成了嶺南古圩特有的景致,古鎮因此而得“榕津”美名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張家鎮榕津村

4、沙子古鎮

沙子鎮位于桂林市平樂縣的北部,距桂林市區只有88公里。該鎮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因唐朝驛道從那里經過,茶江水道交通便利,因此以前商賈云集,經濟繁榮,成為連接湘桂粵、溝通桂北與桂中的交通樞紐。沙子鎮憑借石板街、老當鋪、天妃廟、古運碼頭、準提禪林、獅子石拱橋等大批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和地? ??影響力的古建筑和古文物,2013年沙子村成為第一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

5、福利古鎮

福利古鎮有1000多年歷史,山水奇麗,文化獨特。該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素有“三山環古鎮,一水抱綠州”之雅譽。三山指飛鳳山、鸚鵡山和馬山,三山鼎立夾古鎮三街,九井十八巷。一水指漓江,漓江在上游兩公里處被一座大沙洲分割成汊,而在福利被飛鳳山攔截雙江,形成彎河深潭,江水碧綠,沙白如銀,洲上長年種植莊稼,故有綠洲一片。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城東部

6、興坪古鎮

興坪集鎮早在三國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即已為熙平縣治,管轄陽朔一帶,隋代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廢熙平縣改置陽朔縣,興坪遂為陽朔縣所轄。境內不僅有九馬畫山、螺螄山、蓮花巖、天水寨、靈寶閣等八大景區、24個風景點讓人嘆為觀止,還有明代建筑騰蛟庵1998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瀏覽漓江并到興坪漁村訪問,更激起了不少中外游客慕名前往,追尋總統足跡。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興坪鎮新街

7、永寧州古城

永寧州古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至今已經歷537年的風風雨雨。 永寧州古城原為古田縣治,明隆慶五年(1571)升為直隸州,稱“永寧”,永寧州古城由此而得名。永寧州古城地處桂林至融安的險要地段,僅有一條古道從這里的大峽谷中通過。古城就建在古道的必經之處,兩面有天然河流為護城河,四周數十公里都是高山大嶺。其北面6公里處有綿亙十余公里的險要關隘——三臺嶺(舊稱三厄嶺)。永寧州古城就處在三臺嶺險隘下的古道上,它就像一個關隘,進可攻,退可守,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永??h百壽鎮

8、江頭洲

江頭洲古民居,位于桂林市北郊32公里的靈川縣九屋鎮江頭洲村,地處甘棠江上游的護龍河西岸,建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F全村居有180戶人家共800多人。古村至今完整保存著明清兩代時期的建筑格局,村落青磚灰瓦,木質構架。房宇高大,鱗次櫛比,屋檐層疊,古樸典雅?!凹异羯徎ǖ?,江頭進士村”,經考證,古村清代共有上百人考取功名,此地還是我國北宋著名文學家、哲學家、理學創始人周敦頤(著有“愛蓮說”)后裔之村,被外界稱為“愛蓮家族”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九屋鎮

9、陽朔石頭城

石頭城隱藏在陽朔的西北部葡萄鎮梅嶺間,方圓近10平方公里,有東西南北城門四座,原有小城門24座,現保存小城門18座,原有點將臺,中軍寨,現存遺址。古城下有古廟四座,現存兩座。這里抬頭望到山,低并沒有看到石,四周無處不石山,石城建山上。大城藏小城,連這里的村莊房舍也是石頭建筑;石并沒有房屋石門坎,石頭水井石板路,石頭水井石板坪,石頭圍基石頭墻砌成壘墻石頭疊石頭,不用半點灰漿泥水。這里不僅石頭儲量大,而且品種多,僅大理石就有檳榔、青黑、墨綠、雜綠等10多個品種,具有豐富的開采價值。村民們正在籌建公路,要把大山推向市場,開發旅游。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葡萄鎮西北部梅嶺間

10、迪塘古村

中國傳統村落迪塘村位于桂林市靈川縣靈田鎮,距市區20多公里。整個村落背靠起伏的群山,四周是生機盎然的稻田,果園和山林。一條迪溪從村中緩緩流過,把村子一分兩半。迪塘建村已有近500年歷史,據家譜記載,始祖李以果在明洪武年間從江西同邑西岸村遷居至此,他于明嘉? ?年考為甲任梧州府藤縣教諭。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靈田鎮

6. 興坪漁村和興坪古鎮哪個好玩

1、興坪古鎮推薦理由:三國吳時建縣的古鎮,因20元人民幣的背景圖案而聞名2、老寨山3、黃布倒影4、桂林相公山5、古鎮步行街6、興坪漁村7、興坪水寨8、總統魚村9、鐮刀灣推薦理由:漓江風光薈萃之地

7. 興坪漁村和興坪古鎮哪個好

大圩古鎮 4A景區

大圩古鎮,位于靈川縣漓江東岸,父子巖東南,磨盤山北,距桂林15公里,是國家AAAA級景區,也是廣西古代“四大圩鎮”之一。古老的大圩老街順著漓江綿延2公里長,不寬的街道上鋪著青石板,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景區的民居建筑南低北高,臨江依山而建,多為三進、四進式建筑,外通碼頭、巷道,內通商業古街,主要景點包括萬壽橋、清真寺、13個碼頭、廣昌布行、江西會館等。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

2、興安古鎮

興安由于地處楚越之交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以來便是中原漢文化和嶺南百越文化的交匯之地,尤其是靈渠修通以后,成了連接中原與嶺南的重要紐帶,對促進中原與嶺南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興安這塊神奇的土地因而也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古往今來,興安這塊土地上曾發生了無數的重大歷史事件,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歷史大劇。秦始皇從這里統一嶺南,紅軍在這里轉危為安。興安堪稱“濟治之都”和“興盛之邦,安國之都”。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

3、榕津古鎮

榕津古鎮位于廣西平樂縣東南25公里處,它坐落在漓江的兩條支流榕津河與沙江河的交匯處,乘船向北可以到達桂林,向南、向東可以到達梧州、廣州,因此,這里古時也是廣西東部一個熱鬧的內河小港。榕津古鎮上千年的古街保存完好,其主要大街——榕津大街保存較為完整,整條街道的房舍大多為南方民間磚木結構的騎樓,其中的魏星樓、古戲院、粵東會館等基本保持了原貌,青磚綠瓦、飛檐流拱,體現了我國南方古代村鎮建筑典雅、古樸的風格。古鎮里古榕成群相擁,塘澤星羅棋布,古街、古榕和明珠般的塘澤相映生輝,構成了嶺南古圩特有的景致,古鎮因此而得“榕津”美名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張家鎮榕津村

4、沙子古鎮

沙子鎮位于桂林市平樂縣的北部,距桂林市區只有88公里。該鎮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因唐朝驛道從那里經過,茶江水道交通便利,因此以前商賈云集,經濟繁榮,成為連接湘桂粵、溝通桂北與桂中的交通樞紐。沙子鎮憑借石板街、老當鋪、天妃廟、古運碼頭、準提禪林、獅子石拱橋等大批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和地域影響力的古建筑和古文物,2013年沙子村成為第一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

5、福利古鎮

福利古鎮有1000多年歷史,山水奇麗,文化獨特。該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素有“三山環古鎮,一水抱綠州”之雅譽。三山指飛鳳山、鸚鵡山和馬山,三山鼎立夾古鎮三街,九井十八巷。一水指漓江,漓江在上游兩公里處被一座大沙洲分割成汊,而在福利被飛鳳山攔截雙江,形成彎河深潭,江水碧綠,沙白如銀,洲上長年種植莊稼,故有綠洲一片。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城東部

6、興坪古鎮

興坪集鎮早在三國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即已為熙平縣治,管轄陽朔一帶,隋代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廢熙平縣改置陽朔縣,興坪遂為陽朔? ??所轄。境內不僅有九馬畫山、螺螄山、蓮花巖、天水寨、靈寶閣等八大景區、24個風景點讓人嘆為觀止,還有明代建筑騰蛟庵1998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瀏覽漓江并到興坪漁村訪問,更激起了不少中外游客慕名前往,追尋總統足跡。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興坪鎮新街

7、永寧州古城

永寧州古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至今已經歷537年的風風雨雨。 永寧州古城原為古田縣治,明隆慶五年(1571)升為直隸州,稱“永寧”,永寧州古城由此而得名。永寧州古城地處桂林至融安的險要地段,僅有一條古道從這里的大峽谷中通過。古城就建在古道的必經之處,兩面有天然河流為護城河,四周數十公里都是高山大嶺。其北面6公里處有綿亙十余公里的險要關隘——三臺嶺(舊稱三厄嶺)。永寧州古城就處在三臺嶺險隘下的古道上,它就像一個關隘,進可攻,退可守,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永??h百壽鎮

8、江頭洲

江頭洲古民居,位于桂林市北郊32公里的靈川縣九屋鎮江頭洲村,地處甘棠江上游的護龍河西岸,建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F全村居有180戶人家共800多人。古村至今完整保存著明清兩代時期的建筑格局,村落青磚灰瓦,木質構架。房宇高大,鱗次櫛比,屋檐層疊,古樸典雅?!凹异羯徎ǖ?,江頭進士村”,經考證,古村清代共有上百人考取功名,此地還是我國北宋著名文學家、哲學家、理學創始人周敦頤(著有“愛蓮說”)后裔之村,被外界稱為“愛蓮家族”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九屋鎮

9、陽朔石頭城

石頭城隱藏在陽朔的西北部葡萄鎮梅嶺間,方圓近10平方公里,有東西南北城門四座,原有小城門24座,現保存小城門18座,原有點將臺,中軍寨,現存遺址。古城下有古廟四座,現存兩座。這里抬頭望到山,低并沒有看到石,四周無處不石山,石城建山上。大城藏小城,連這里的村莊房舍也是石頭建筑;石并沒有房屋石門坎,石頭水井石板路,石頭水井石板坪,石頭圍基石頭墻砌成壘墻石頭疊石頭,不用半點灰漿泥水。這里不僅石頭儲量大,而且品種多,僅大理石就有檳榔、青黑、墨綠、雜綠等10多個品種,具有豐富的開采價值。村民們正在籌建公路,要把大山推向市場,開發旅游。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葡萄鎮西北部梅嶺間

10、迪塘古村

中國傳統村落迪塘村位于桂林市靈川縣靈田鎮,距市區20多公里。整個村落背靠起伏的群山,四周是生機盎然的稻田,果園和山林。一條迪溪從村中緩緩流過,把村子一分兩半。迪塘建村已有近500年歷史,據家譜記載,始祖李以果在明洪武年間從江西同邑西岸村遷居至此,他于明嘉靖年考為甲任梧州府藤縣教諭。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靈田鎮

8. 興坪古鎮與興坪漁村距離

興坪古鎮現在尚有眾多的文物古跡,主要集中在圩上的興坪古街及離圩場約2公里的漁村。該區域西臨漓江,北接景點小河背、童子山,東南為古熙平縣治遺址獅子旦和五指山、天水寨,面積4.5公頃。這里的古橋、古渡、古亭、古戲臺、古廟、古寨、古樹和古村落建筑群,比較完整地保持了原有的歷史環境風貌,身臨其境,仍可領略“老街長長,古巷深深”的意趣。面積4.5公頃

9. 興坪古鎮和興坪漁村是一個地方嗎

1.不是同一地方.漁村在興坪附近.約2公里,需徒步前往2.古鎮不要門票,漁村要(記得是5元)3.其實單獨去以上兩處的驢友不多,因為興坪在古鎮中其實不如大圩.一般游? ??都是在從楊堤到興坪徒步游漓江的過程中順便看看而已.如果到興坪時間倘早,也可以去看看漁村.

10. 興坪漁村圖片

桂林市區精華漓江俗稱桂林十大名山水上游,可以游覽桂林十個著名山,比如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凈瓶山、南溪山、穿山、塔山、斗雞山、七星山、老人山等。游覽時間大概1個半小時。興坪段漓江,主要游覽百里畫廊漓江的精華段,可以坐船到興坪漁村,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去過的,非常有名。也可以看到黃布灘,新版20元人民幣背面桂林山水的原型。游覽時間大概2個小時。漓江,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稱,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傳統意義上的漓江起點為桂江源頭越城嶺貓兒山,現代水文定義為興安縣溶江鎮靈渠口,終點為平樂三江口。漓江上游河段為大溶江,下游河段為傳統名稱的桂江。靈渠河口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的分界點,荔浦河、恭城河口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點。

中韩一区二区免费丝袜美女|好爽黄片不要啊簧片|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女人自慰一级α女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