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AA級旅游景區
美岱召(蒙古語“美岱”意為彌勒)原名靈覺寺,后改壽靈寺。是內蒙古地區重要藏傳佛教建筑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京藏高速公路的北側,東距包頭市約50公里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美岱召四角筑有外伸約11米的墩臺,上有角樓。進入泰和門,迎面就是“大雄寶殿”,它是喇嘛教傳入蒙古的一個重要的弘法中心。寺周圍筑有圍墻,土筑石塊包砌,平面呈長方形,周長681米,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
中文名:美岱召
外文名:Майдар Зуу(蒙);Maitreya Lamasery(英)
建立時間:公元1567年—1572年
所在地點: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
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
景點級別:AAAA級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建議游玩時長:3小時
門票價格:30.00元
開放時間:08:00~18:30
適宜游玩季節:夏季最佳
探秘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建造的寺廟,但不是美岱召,漠南最大
文圖/二指禪掌門
前邊我們介紹過包頭美岱召,是土默特部阿拉坦汗和三娘子共同建造。
今天要說的呼和浩特大召寺,也是夫妻兩個共同建造的。
和美岱召不同,大召寺不再和美岱召一樣是城寺一體??赡芤驗榈玫搅?a href='/mingchao/' target=_blank>明朝皇帝的支持,一年后大召寺就在城南落成;再一年,城市也初具規模。
寺建好了,叫什么名字呢?明朝皇帝說,就叫弘慈寺吧。
于是,寺為弘慈寺,城為歸化城,一個漠南文化經濟政治中心宣告成立。
當時,由于召中供奉銀制釋迦牟尼像,所以也稱為銀佛寺。萬歷十四年(公元1586年),僧格杜棱汗邀請達賴三世來呼和浩特。達賴三世在土默特部盛大的歡迎儀式中,自鄂爾多斯進入呼和浩特,主持了弘慈寺銀佛的“開光”法會。
大召寺是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于格魯派(黃教)。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黃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區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黃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區有大范圍的影響。
你如果去過就會知道,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圣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不僅有輝煌的召廟建筑,還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大召獨特的“召廟文化”。
當然,還要提到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為平息蒙古衛拉特部噶爾丹之亂,凱旋歸來路過大召,馬蹄踏地,有泉涌出。碑文記載:泉水“其性輕而清,其味甘而美”。
所以,就留下了“九邊第一泉”的美譽。
寺廟格局挺大,轉了兩個多小時方才看完,不禁感嘆寺廟的金碧輝煌,古色古香和文物的古典優雅。
【文圖均為原創,請勿抄襲搬運!】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丨第二批:18. 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
關注我們
考察時間:2009年7月19日至7月24日,參加人員:林誠斌、孟行正、陳影,考察地域:河北2個村、內蒙古2個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丨第一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丨第二批
18
美岱召景區視頻
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西距包頭市區60 公里,東距呼和浩特100 公里。美岱召村口立著一座漢白玉牌坊,坊額上有趙樸初題寫的“美岱召”三字。美岱召村,因有廟宇美岱召而聞名。美岱召背依陰山,氣勢雄偉,環境幽雅,風格獨特,是典型的城寺結合廟宇,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美岱召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孫阿勒坦汗在漠南豐州灘上所建“大明金國”的都城。明萬歷三年(1575) 十月,朝廷賜予佛像,并賜名“?;恰?,美岱召成了城寺結合、政教合一、人佛同居的皇城,也是阿勒坦汗統治漠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歉慕?a href='/jingdian/85512' target=_blank>靈覺寺。清康熙年間,又改稱“敕建壽靈寺”。明萬歷三十年(1602),阿勒坦汗曾孫云丹嘉措應西藏僧界之請,到西藏哲蚌寺坐床,蒙古地區便缺少了宗教領袖,西藏僧界特派麥達力活佛來蒙古掌教。因麥達力活佛曾在靈覺寺坐床,并為彌勒佛主持開光儀式,人們俗稱靈覺寺為麥達力召,傳至今改稱美岱召。
美岱召兼具城堡、寺廟和邸宅功能,平面布局接近正方形,占地面積約4 萬平方米,四周筑有高厚的城墻,建筑風格集漢藏蒙于一體,是一座“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廟,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寺廟類古建筑群。城墻體底部采用大塊河卵石、上面用青磚壘成,高5 米、底寬4 米、頂寬2 米,南北長195 米,東西寬185 米,敦厚結實的城墻可以抵御騎兵和炮彈的襲擊。美岱召高峻的城墻用卵石砌筑,在中國現存的古代城池建筑中是絕無僅有的。
美岱召南門是唯一的城門,位于南墻正中,是一座三層歇山頂式城樓。城門上嵌有明代擴建寺廟時刻的石匾額,上題“泰和門”三字。泰和門大門上鑲嵌的一塊石制匾額,上面刻有“皇圖鞏固、帝道咸寧、萬民樂業、四海澄清”16 字,下款“大明國丙午年戊戌月已巳日庚午時建?!背菈λ慕怯邢蛲馍斐黾s11 米的墩臺,上建重檐角樓,俗稱涼亭。進入泰和門,迎面就是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由“佛堂”和“經堂”組成,縱深43.7 米,橫寬23.2 米,是美岱召最宏偉的建筑。佛堂內20 多米高的金柱一貫到頂,柱上用瀝粉貼金繪制的五爪盤龍栩栩如生。大雄寶殿內描繪釋迦牟尼歷史的壁畫和蒙古貴族拜佛場面的壁畫,宏大紛繁,工藝精美,色彩斑斕,生動逼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明代繪制的壁畫,畫面人物著蒙古服飾,傳有阿勒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畫像,在內蒙古召廟壁畫中獨此一處。
大雄寶殿的西面有乃瓊殿、佛爺府,東面有太后廟、明代古井,北面有西萬佛殿、八角廟、琉璃殿、十八羅漢廟、達賴廟、望佛柏以及烏蘭夫革命活動舊址等。
太后廟,亦稱“三娘子廟”,明代建筑,重檐歇山頂式,世傳為供奉三娘子骨灰的靈堂,骨灰儲藏在殿內的檀香木塔中,三娘子主持封貢、互市有功,維護蒙漢和好達四十年。乃瓊殿,麥達力活佛在此坐床傳教,使該召成為蒙古地區黃教弘法中心,清代改為護法神殿。佛爺府,清代建筑,是美岱召活佛來寺時的臨時住所,也是美岱召最高權力所在。琉璃殿,三層樓房,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阿勒坦汗“大明金國”的議事廳,是阿勒坦汗和三娘子接受朝拜的地方,也是美岱召最精致的明代建筑,后改為三佛殿。達賴廟,三世達賴之“達賴”稱號為阿勒坦汗所贈,明萬歷十年(1582)三世達賴來此傳教并為阿勒坦汗舉行葬禮,而四世達賴是阿勒坦汗的重孫。西萬佛殿,原為麥達力活佛傳法之所,清代塑眾多佛像,今改作巖山洞府。八角廟,護法神之殿,內供奉大威德金剛尊神。望佛柏,明代原生,樹齡500 年以上,枝繁葉茂,為本地區僅見,黃教大師宗喀巴、三世達賴、四世達賴皆已是佛,此柏在近旁守望,謂之望佛柏。明代古井,阿勒坦汗時代之井,后為喇嘛繼續使用,水深8 米,涌出礦泉甘涼清洌,1985 年在井上筑亭。
1927 年大革命失敗后,內蒙古處于白色恐怖之中。1929 年8 月烏蘭夫自蘇聯回國,在綏包地區秘密開展群眾工作。烏蘭夫在美岱召村組織農民協會、建立黨組織,并在這里會見了從第三國際回國的王若飛,制定了內蒙古各族人民開展革命斗爭的方針和政策。烏蘭夫曾經居住過的美岱召東耳房已被辟為“烏蘭夫同志革命活動舊址”,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黨的領導下薩拉齊縣(今土默特右旗)人民組織了抗日游擊隊,一些美岱召村民也參加了游擊隊,他們配合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積極開展敵后斗爭。美岱召曾掩護過游擊隊員,為革命事業做出了貢獻。
每年農歷五月十三,美岱召村都要舉辦盛大的傳統廟會,同時也是當地最隆重的物資文化交流大會。
美岱召村牌坊
泰和門
八角廟
大雄寶殿
城墻與角樓
佛爺府
西萬佛殿
乃瓊殿
明代古井
琉璃殿與十八羅漢廟
望佛柏
達賴廟及烏蘭夫革命活動舊址
太后廟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二、三、四批分布圖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農業博物館)2012
點擊藍色文字“瀏覽相關鏈接”
目錄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觀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4. 浙江省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6. 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宏村
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13. 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
14. 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
15. 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18. 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
19. 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漁梁村
21. 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
28. 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
35. 陜西省米脂縣楊家溝鎮楊家溝村
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37. 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
38. 河北省井陘縣于家鄉于家村
39. 河北省清苑縣冉莊鎮冉莊村
40. 河北省邢臺縣路羅鎮英談村
41. 山西省平遙縣岳壁鄉梁村
42. 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43. 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
51. 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
52. 安徽省黟縣宏村鎮屏山村
53. 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福全村
54. 福建省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
56. 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鎮賈家村
57. 江西省吉水縣金灘鎮燕坊村
60. 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
62. 湖南省會同縣高椅鄉高椅村
65. 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塘尾村
66. 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
69. 貴州省錦屏縣隆里鄉隆里村
70. 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肇興寨村
71. 云南省云龍縣諾鄧鎮諾鄧村
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73. 河北省涉縣偏城鎮偏城村
75. 山西省汾西縣僧念鎮師家溝村
76. 山西省臨縣磧口鎮李家山村
77. 山西省靈石縣夏門鎮夏門村
78. 山西省沁水縣嘉峰鎮竇莊村
79. 山西省陽城縣潤城鎮上莊村
83. 安徽省黟縣碧陽鎮南屏村
84. 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鎮廉村
85. 福建省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
86. 福建省清流縣賴坊鄉賴坊村
90. 江西省吉安市富田鎮陂下村
91. 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延村
92. 江西省宜豐縣天寶鄉天寶村
94. 河南省郟縣李口鄉張店村
102. 貴州省從江縣往洞鄉增沖村
104. 貴州省石阡縣國榮鄉樓上村
10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回城鄉阿勒屯村
2011年1月
打開新世界
下一期: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觀丨第二批:19. 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漁梁村,敬請期待。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觀(上冊)電子書
包頭古跡:美岱召(明代,土右旗)
名稱:美岱召
時代:明
類別:古建筑
屬地:土右旗
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四批,1996年11月)
簡介:美岱召地處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建成于1606年。美岱召西距包頭市60公里、東距呼和浩特市80公里。由城寺組成的"城寺"建筑群,是一座不規則的方城,南墻長175米,北墻長173米,東墻長166米,西墻長209米,正南設門。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城內沿中軸線建筑自南而北有泰和門、大雄寶殿、琉璃殿,另有太后廟、達賴廟、乃瓊廟、西萬佛殿等。建筑有漢藏結合式建筑,也有漢式和藏式建筑。主要建筑內多有壁畫和木結構畫,有"壁畫博物館"之譽。美岱召是明末蒙古土默特部的政治中心,也是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的弘法中心。
資料來源:《包頭文物考古文集》2009年9月
泰和門(黃翔攝于2007年5月)
泰和門的明代石匾(黃翔攝于2007年5月)
美岱召內景(黃翔攝于2007年5月)
琉璃殿(黃翔攝于2007年5月)
八角廟(黃翔攝于2007年5月)
太后廟(黃翔攝于2007年5月)
達賴廟(黃翔攝于2007年5月)
來源:家鄉的記憶
責 編:沐 風 | 校 審: 一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