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德故居

楊裕德故居

楊裕德故居位于華安縣豐山鎮內角村朝陽路。楊裕德,華安縣豐山鎮內角村人。1927年初中畢業后到上海暨南大學高中師范科讀書,受進步思想影響加入青年團,后轉為共產黨員,由于極參加革命活動,身份暴露,組織安排他回到豐山,利用其家族在當地的影響力,適時開展地下革命活動。1929年端午節期間,他在家鄉組織農會,發展會員二、,楊裕德故居,楊裕德故居簡介,楊裕德故居-漳州市華安縣楊裕德故居旅游指南

楊晶-參觀彭德懷故居有感

在 2018 年 11 月 25 號,我和信息工程學院學生第三黨支部的成員們一起乘 車去往了彭德懷故居。雖已立冬,但那天的天氣溫暖舒適,我們在那里度過了一 個愉快的下午,也在參觀故居的過程中了解學習到了很多關于彭大元帥的事跡以 及相關歷史知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黨性修養,開拓了視野。

從學校出發,大概一個小時的樣子我們就到了故居大門,彭德懷故居位于湖 南省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彭家圍子,后來修建的彭德懷紀念館和彭德懷雕像與之 遙相呼應。恰逢周日,游人還不少,離大門不遠處就有一排展示欄,這是黨的群 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地,展示了彭德懷元帥這一生的光榮事跡和優秀品格,我 們從這里開始進行參觀游覽。

1898 年 10 月 24 日,彭德懷生于湖南湘潭烏石鄉彭家圍子一個貧苦農民家 庭。小時讀過兩年私塾,后因母親去世、父親病重被迫輟學,靠砍柴、放牛、出 外做工為生。1916 年 3 月入湘軍第 2 師 6 團 1 營當兵,1918 年后任班長、排長, 在連隊秘密組織救貧會,并逐漸萌發富國強兵思想,他就這樣走上了戎馬一生的 道路,在后來的十年內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中他都擔任了重要的領導地位, 功不可沒。毛澤東曾寫詩贊揚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 馬,惟我彭大將軍?!?/p>

中國成立后,彭德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 會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50 年 10 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堅決擁護毛澤東關于抗美援朝的 主張。出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在技術裝 備落后、后勤供應困難、異國作戰、地形生疏等不利條件下,與朝鮮人民軍一道 迎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

彭德懷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每當重要歷史關頭,他都以非凡的膽略,勇挑重擔,表現出對黨和人民的一片忠心。 作為一名指揮員,他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品德,博得全軍的敬佩。

他的一生戰功赫赫,職位也越來越高,卻從未以此為由自覺高人一等,而是 堅持清正廉潔?!吧钌弦虻蜆藴士待R,工作上應向高標準看齊”彭德懷是這 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他廉潔奉公,不接受任 何特殊待遇;他克勤克儉,始終保持普通勞動者的本色;他公私分明,對親屬和 身邊工作人員嚴格要求。他想到的總是國家和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的清正 廉潔風范教育和鞭策著一代又一代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成為共產黨員典范。

我們通過展覽長廊了解到了很多彭德懷將軍的生平事跡和優秀品質,然后我 們來到了彭德懷將軍的雕像處,彭德懷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 之一;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國防及建設事業, 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他的擔當、愛國、奉獻精神將永垂青史,光照千秋。這座 雕像把彭大元帥胸懷天下,正直不阿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雕像下面有很多花 籃,都是前來瞻仰彭大元帥的黨員或者群眾送的,可見彭大元帥是受人民愛戴的。

而后我們去到了紀念館里面,序廳為一個八邊形建筑,正墻由三組紅色高浮 雕組成,“血戰羅霄”、“百團大戰”、“抗美援朝”,正中一座圓雕名為解放 戰爭中的彭德懷。正門兩側是兩組主題為“和人民群眾心連心”、“致力于軍隊 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壁畫。序廳往左,穿過外廊進入三個展廳。

其中第一展廳主要介紹彭德懷的童年生活、湘軍歲月,由一個舊軍人轉變為中國 共產黨黨員;從平江起義創建紅五軍到統兵百萬抗美援朝,為建立和保衛新中國 立下的赫赫戰功。奔向井岡、長征鏖戰、華北抗日、保衛延安、抗美援朝,這是 彭德懷一生最光輝的歲月。

第二展廳,介紹百戰歸來的彭德懷嘔心瀝血,致力于 軍隊建設以及廬山上書蒙冤受屈直至最后的歲月。

第三展廳主要介紹對彭德懷的 紀念活動,其頂裝飾成一個白色的大花環,花環上嵌有 100 顆閃亮的星星,象征 對彭總百年誕辰的紀念。紀念館內豐富多彩的呈現方式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極富 感染力的藝術作品展現了彭德懷充滿史詩般的英雄業績和崇高偉大的人格魅力, 高度濃縮再現了彭德懷戰斗的一生、輝煌的一生。

參觀完紀念館我們去到了位于風景峻秀的烏石峰下故居原址,里面的陳設都 是很有年代感的,故居始建于 1925 年,原是一棟小茅屋,1927 年由彭德懷所在 的部隊資助改建成瓦房,前臨田野,后枕小山,修篁掩映,是典型江南風味的普 通農舍。堂屋門楣上,嵌著由鄧小平題寫的“彭德懷故居”橫額門匾。彭德懷故 居是彭德懷早年的居住地,也是他投身革命后在家鄉唯一長時間居住活動的場 所,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

整體都參觀完了以后我們在故居門口合影留念,準備返校。這一下午收獲頗 多,雖然很早就知道彭德懷元帥的名號,卻是第一次來到他的故居,了解他偉大 的一生,就像宣傳欄上面的寄語寫到:“對照彭總,打心自問:是否像他那樣, 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始終做到一心為民;是否像他那樣,挺身而出,為民請命, 始終做到不懼權威;是否像他那樣,深入基層,實事求是,始終做到求真務實; 是否像他那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始終做到敢于擔當;是否像他那樣,厲行 節約,反對浪費,始終做到艱苦奮斗;是否像他那樣,勤政廉政,無私奉獻,始 終做到清正廉潔。"

彭總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 刻變化的今天,我們黨員領導干部尤需學習和弘揚彭總精神,爭當為民務實清廉 的表率,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全面小康完成復興偉業,托舉中國夢?!?/p>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青年黨員,我們應該多多學習,多多感悟,務實肯干, 做好帶頭表率作用,與時代共同進步。尤其是我已經大四,即將踏入社會,在今 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 務技能,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積極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工作積極主動,成 為更有擔當、有作為的新一代年輕人。

排版|王哲

上海市政協委員、交通銀行博館館長楊德鈞一行來揚考察胡筆江故居

近日,上海市政協委員、交通銀行博物館館長楊德鈞一行專程來揚州廣陵區沙頭鎮考察胡筆江故居,廣陵區文旅局局長王正東、沙頭鎮鎮長徐安林等陪同。

在胡筆江故居,楊德鈞一行認真聆聽胡筆江生平事跡的講解介紹,瞻仰了事跡圖片展,仔細觀摩了故居的每一處歷史遺存,詳細了解胡筆江故居的布展方案和遠景規劃目標,并表示將為故居展陳工作提供線索依據和實物資料支撐,更好地展現胡筆江一生光輝事跡。

據了解,交通銀行博物館于2005年正式開館,聚焦發揮“收 藏、展示、研究和教育”四大功能,日益成為展示近現代中國金融史的一個窗口。胡筆江為新中國成立前金融界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是交通銀行首任董事長。他 情系故里,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后面貌,修筑江堤水閘,興辦學校藥局,免費把桑苗分配給鄉民,鼓勵他們充分利用荒地,自田栽植,發展蠶桑事業,深受家鄉民眾的敬重和愛戴。

胡筆江故居系江蘇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胡筆江故居修繕一期工程竣工并通過省級驗收,目前正在進行布展設計。廣陵區文旅局將深入挖掘胡筆江人物事跡中所蘊藏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 著力打造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主陣地,全力推進“文化鑄區”建設。

德國貝多芬故居旅游景點 貝多芬故居在德國哪里

1. 貝多芬故居在德國哪里

命運交響曲——貝多芬故居隨感

但是,當代的一般是里查得克萊得蔓演奏的最為著名~他被稱為鋼琴王子,在世界廣受歡迎~

2. 貝多芬故居在德國哪里建的

奧地利首都 -- 維也納是世人公認的"音樂之都",也是貝多芬的故鄉。一提起它,讓人想到的是優美的華爾茲圓舞曲的 ,維也納同時也是許多著名古典音樂作品的誕生地。

只要看一看這些數據介紹,就可知被稱為"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當之無愧了:

全城30萬架鋼琴,平均5個人一架;每年1000多場音樂會 在此舉行;所有的餐廳、飯館如果沒有一支樂隊,那是難以想象的事;

全民音樂教育,全市半數的小學生接受過音樂訓練;

公共集會、慶典甚至政府會議,會前會后一支古典樂曲必不可少;

城內保存有40多位音樂大師的故居和遺跡,處處可見貝多芬、莫扎特、施特勞斯等著名音樂家的塑像。

如果您想聽聽音樂,只需撥通電話號碼1590。

為了紀念音樂天才莫扎特誕生164周年,1920年在奧地利的邊境城市薩爾茨堡(莫扎特的故 鄉)舉辦了第一屆國際音樂節,以后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并且專為音樂節建了一座現代化的音樂大會堂,使薩爾茨堡成了世界音樂的信息中心。

3. 貝多芬的故居在哪里

貝多芬故居座落于波恩市中心一條名叫波恩街的小巷里,樓高三層,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在這里誕生。

貝多芬后來住過的地方,大都沒能保存下來,而這幢貝多芬誕生的房子卻幸存下來,并保持了十八世紀的原貌。1889年波恩的幾位市民為保護貝多芬故居免于破壞共同購買下來,建成貝多芬博物館。博物館由兩所截然分開的房子所組成。

4. 貝多芬誕生在德國的哪個城市

貝多芬是音樂世家,沒有讀過哪所大學。

1770年12月16日,貝多芬出生于德國波恩的一個貧窮的家庭。

1778年,貝多芬首次登臺,獲得巨大的成功。

1782年,貝多芬已經能夠自如地演奏,而且拜師于風琴師尼福,開始學習作曲,擔任了風琴師尼福的助手。

1782——1783年,貝多芬發表《變奏進行曲》、三首鋼琴奏鳴曲、賦格曲等。

1783年,貝多芬參加宮廷樂隊,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

1785年,貝多芬拜李斯特為小提琴老師。創作三首鋼琴四重奏。

1787年到維也納后,開始跟隨莫扎特、海頓等人學習作曲,貝多芬不久便接到母親的死訊。

1787——1789年,貝多芬創作《f小調前奏曲》、兩首前奏曲等。

1790年,貝多芬創作《騎士芭蕾》。

1792年秋,貝多芬第二次來到維也納。

1793年,貝多芬開始策劃作曲《歡樂頌》

1792——1795年,貝多芬創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

1795年,貝多芬在維也納第一次演奏自己作品。三首鋼琴三重奏出版。

1796年,貝多芬發現自己耳朵變聾。

1796——1797年,貝多芬創作《降E大調弦樂五重奏》、兩首鋼琴和大提琴奏鳴曲。

1798——1799年,貝多芬創作作品第9,10,11,12,13,14,20和21號。

1800——1801年,貝多芬創作作品第17,18,22,23,24,26,27,28,29,37,43,85,51(2),49號。

1802年,貝多芬創作作品第30,31,33,34,35,40,50和36號。

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爾與伽侖堡伯爵結婚,這是令貝多芬絕望的時刻。

1803——1804年,貝多芬創作《第三交響曲》,進入創作的成熟期。

1804年,貝多芬改原獻給拿破侖的《第三交響曲》為《英雄交響曲》。

1804——1805年,貝多芬創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號。

1806年,貝多芬創作《第四鋼琴協奏曲》、三首弦樂四重奏(作品第59號)和《田園交響曲》。5月和泰雷茲訂婚,創作《第四交響曲》。12月23日,貝多芬首次演奏《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807——1808年,貝多芬創作《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及作品第62,69,70,80和86號。

1809——1810年,貝多芬創作《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

1811——1812年,貝

5. 德國波恩貝多芬故居

很好。

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用了有一陣子了,手感還是可以的

格拉夫鋼琴是全球現存歷史最古老的鋼琴品牌之一,也是著名鋼琴家貝多芬最喜愛的鋼琴品牌,在德國波恩貝多芬的故居里還展示著他生前使用的格拉夫鋼琴,被國際鋼琴協會認證為“德國百年品牌”、“全球高質量演奏級鋼琴”等榮譽稱號

6. 貝多芬的故鄉在法國

貝多芬出生于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仆。

貝多芬 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任。

1793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德國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后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

席卷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于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

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么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氣。

7. 貝多芬居住的地方

他短小臃腫,外表結實,生就運動家般的骨骼。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到晚年才皮膚變得病態而黃黃的,尤其是冬天,當他關在室內遠離田野的時候。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發,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梅杜薩頭上的亂蛇”。

他的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人不能分辨它們微妙的差別。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獷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光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們真正的思想。他的富于表情的眼睛,時而嫵媚溫柔,時而惘然,時而氣焰逼人,可怕非常。他往往用憂郁的目光向天凝視。

8. 貝多芬故居博物館位于德國

2020年是音樂家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udwig van Beethoven)誕辰250周年(1770-2020)。他是天才作曲家,也是不斷和命運抗爭的英雄,更是偉大的藝術家。250年過去,他給后世留下的遺產不止音樂。

音樂和藝術(這里指狹義上的繪? ?)乍看似乎涇渭分明:一個是聽覺審美,一個是視覺藝術,如何能打通壁壘共同欣賞?然而,雖然歷史上音樂家和藝術家各有不同的稱謂和影響范圍,但音樂和藝術確實有相通之處并不斷影響彼此。

惠斯勒《黑金夜曲——墜落的火箭》,布面油畫,60.3×46.6cm,約1875年

視覺藝術一直受到音樂的影響,反之亦然。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西方現代藝術家們對音樂的興趣大大提高,至少從畫名來看是這樣的:

惠斯勒《夜曲》,布面油畫,39.4×62.9cm,1872-1878年

詹姆斯·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在19世紀末所畫的《夜曲》與肖邦的同名鋼琴獨奏曲有著密切關系;保羅·克利(Paul Klee)的幾何抽象作品《復調》中也蘊含著對巴赫復調合唱作品的無限熱情。

保羅·克利《復調》,亞麻布彩繪,66.5×106cm,1932年

斯圖亞特·戴維斯《搖擺風景》,布面油畫,220.3×439.7cm,1938年

前衛藝術的杰作則以當時流行的爵士樂為靈感,從斯圖亞特·戴維斯(Stuart Davis)的《搖擺風景》到彼?!っ傻吕锇驳摹栋倮蠀R爵士樂》,再到亨利·馬蒂斯的《爵士組曲》,一張現代藝術里程碑的清單幾乎等同于西方音樂的時間軸。

彼?!っ傻吕锇病栋倮蠀R爵士樂》,布面油畫,127×127cm,1942-1943年

亨利·馬蒂斯《爵士組曲》,書籍,42.5×70.2cm(展開),1947年

沿著時間軸回溯,貝多芬作為歐洲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他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并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其作品廣泛的創作題材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他離世后近兩百年內展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永恒價值,一次又一次地激發了視覺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01. 音樂性

貝多芬被注意到首先是因為他的音樂。其一生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前后歐洲社會的劇烈變革,作品是時代和個性結合的產物,極大地擴展了交響樂的思想內容,使之成為能夠反映社會變革的體裁。內容的廣闊也使音樂具有非凡的氣勢和力量,影響了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等一批藝術家。

透納《梅爾羅斯修道院》,紙面水粉,19.7×13.5cm,1822年

人們熟知透納是19世紀英國“光的繪畫大師”,但其廣闊海景畫的背后也隱藏著音樂元素。他與當時的管風琴師、作曲家約翰·丹比關系要好,后者很可能培養了畫家對音樂的熱愛。

透納《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布面油畫,122×91cm,1839年

透納一方面致力于提升當時風景畫的地位,希望向世人展示風景畫的多元與魅力;另一方面,他的作品愈發表現出一種突破疆界的欲望——試圖把音樂和繪畫兩個世界拉到一起,并鼓勵人們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待每一種藝術。

透納《風暴》,布面油畫,54.6×77cm,1840-1845年

透納《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鐵路》,布面油畫,91×122cm,1844年

他的畫作與同時代的浪漫主義音樂家柏遼茲和門德爾松有直接聯系,而門德爾松又對貝多芬倍加推崇,創作有致敬貝多芬的《d小調莊嚴變奏曲》(作品54),浪漫主義基因一脈相承,也因此體現在透納的作品中。

安塞姆·基弗《夜的命令》,布面丙烯、乳膠、貝殼粉,356×463cm,1996年

貝多芬的音樂也給了當代藝術以啟發,安塞姆·基弗便是他的忠實粉絲。作為戰后德國新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基弗的創作充滿強烈而憂郁的美感,隱含著一種飽含痛苦與追索意味的歷史感。他? ?訪談中提到,自己也會從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中獲得愉悅奮進的鼓舞。

安塞姆·基弗《Lilith》,布面丙烯、乳膠、貝殼粉、木炭、灰燼、粘土、毛發、鉛、罌粟等,380×560cm,1987-1990年

安塞姆·基弗《所有日子的夜晚,所有夜晚的日子》,紙面水粉,83.8×62.2cm,2014年

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展覽中,以“場景”藝術聞名的英裔德國藝術家提諾·塞格爾(Tino Sehgal)改編的貝多芬聲樂由兩位舞者在展廳中表演呈現。先不談藝術價值,在以靜謐為傳統要求的博物館里,這場行為藝術簡直是一次驚心動魄的體驗!

02. 精神性

若要說哪位藝術家與貝多芬的精神最契合,那似乎應該是德國浪漫主義代表人物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這并非巧合,而是德國浪漫主義精神的共通性。

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秴胃鶏u的白堊崖》,布面油畫,90.5×71cm,1818年

弗里德里希一生都以浪漫、情懷和有靈性的追求方式來表現風景畫,坎坷悲痛的成長經歷使憂愁和自然成為其作品中常見的主題。他常漫步于山林海濱,探索自然風景的神妙,在作品中混合古典主義的嚴謹和浪漫主義的情調,傳達了崇高的精神力量。

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逗I显鲁觥?,布面油畫,55×71cm,1822年

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侗!?,布面油畫,96.7×126.9cm,1823-1824年

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云海漫游者》是當之無愧的古典音樂唱片“封面之王”。畫面中的人物屹立在山巔,面對翻騰的云海,一個背影就道盡了天人合一的孤獨與崇高。而貝多芬也曾說:“孤獨是我的信仰?!边@種崇高的孤獨感在他的《降E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這也恰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精髓。

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对坪B握摺?,布面油畫,94.8×74.8cm,約1818年

蘇格蘭室內樂團唱片封面《貝多芬-第三、四、五號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的精神不僅影響了浪漫主義,在隨后的幾百年間也給不同藝術以靈感。1902年,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為維也納視覺藝術家協會第十四次分離展創作了著名的《貝多芬畫展》,在其逝世75周年之際向這位偉人致敬。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貝多芬畫展》整體空間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貝多芬畫展(中墻)》,壁畫,1902年

《貝多芬畫展》在三面墻上展開了一個由人類對幸福的渴望所推動的龐大敘事,而主廳中央矗立著由馬克斯·克林格(Max Klinger)所創作的《貝多芬》雕像,這樣的搭配暗示了建筑、繪畫和雕塑的協同作用。在世紀之交,貝多芬作為神賜的苦難藝術家的化身,被更加熱切地崇拜著。

馬克斯·克林格在他著名的《貝多芬》雕塑前,奧托·??藸枺∣tto Haeckel)攝于1901年

馬克斯·克林格《貝多芬》,大理石雕塑,1902年

同為維也納分離派成員的約瑟夫·瑪麗亞·奧琴塔勒(Josef Maria Auchentaller)也為1902年的展覽創作了門楣壁畫《歡樂、美麗的神性火花》,題目直接引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中的合唱詞,不過已經消失在歷史中。但他另一件致敬貝多芬的畫作《牧歌交響曲》則裝飾了他岳父在維也納別墅中的音樂室,被完好保存至今。

約瑟夫·瑪麗亞·奧琴塔勒《牧歌交響曲》,室內裝飾,1898-1899年

03. 符號化

到今天,貝多芬早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音樂家或作曲家,他是一個關于勝利和悲劇的故事、是人格力量的化身、是精神偶像、是藝術符號……? ?從他的第一個音符跳進18世紀波恩的喧囂中時,他就一直影響和激勵著其他創作人才和當代文化。

約瑟夫·卡爾·斯蒂勒《貝多芬與<莊嚴彌撒曲>手稿》,布面油畫,1820年

波普藝術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久負盛名的藝術符號——在安迪·沃霍爾的《貝多芬》系列中,他的經典形象被復制印刷成不同色彩,消解了人物眉宇間的凝重沉思,也讓這位大師走下神壇,成為日??梢?、易于親近的藝術圖像。

安迪·沃霍爾《貝多芬》,絲網印刷,101.6×101.6cm,1987年

貝多芬還啟發了其他藝術創作形式——當代藝術家Jorinde Voight獨具創意地將貝多芬的不同音樂片段轉化為數學圖像,從遠處看就像一群展翅欲飛的驚鳥。而麗貝卡·霍恩(Rebecca Horn)的雕塑《鋼琴》則以一種令人驚訝的、憂郁而悲情的方式表現出來:鋼琴的蓋子被打開,琴鍵突然從配件中脫落,打破了靜止狀態,好像所有琴弦同時被彈奏,回蕩的聲音給人無端的緊張感。正如霍恩的作品一樣,貝多芬音樂中的驚喜有時是以震撼的形式出現的。

Jorinde Voight《路德維?!し病へ惗喾业?2號奏鳴曲(作品111)》,紙本水墨,2012年

Jorinde Voight《路德維?!し病へ惗喾业?號奏鳴曲(作品10)》,紙本水墨,2012年

麗貝卡·霍恩《鋼琴》,液壓缸、壓縮機、鋼琴,150×106×155cm,1990年

當代藝術對于貝多芬其人其作的再創作似乎暗示了其遺產的多樣性——他廣泛而獨特的接受度、其音樂的劃時代意義,以及對其復雜人格的認知都創造了眾多切入點,為高端和流行、商業和政治文化都提供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庫。貝多芬就像一座橋梁,連接了過去和現在、美術和音樂、精神和物質,其音樂風格與精神力量還將持續影響著后世創作者。

中韩一区二区免费丝袜美女|好爽黄片不要啊簧片|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女人自慰一级α女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