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墓園(滇西抗戰紀念館)

國殤墓園(滇西抗戰紀念館)

AAAA級旅游景區

:國殤墓園位于疊水河瀑布一側的山坡上,是“二戰”時為光復騰沖而壯烈殉國的中國遠征軍九千烈士的靈魂棲息地,1945年6月建成。作為我國規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國殤墓園自80年代修復開放以來,以其獨特的歷史價值與強烈的震撼力、感召力為海內外所共崇,前來拜謁憑吊者絡繹不絕。交通:到達騰沖縣城后,可步行前往。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騰越鎮天成社區太極小區2號

類型:陵園/墓地紀念碑

游玩時間:建議2-4小時

電話:0875-5133679

開放時間:

9:00-17:00,周一全天閉館調整,法定節假日、重要紀念日照常開放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

交通

縣城內可乘坐公共汽車到達,車費1元,出租車5元。如果住的不遠,也可以步行到達

門票

免費開放

云南國殤墓園: 5名日軍將領綁手跪葬在園前, 碑上兩字日本抗議至今

八年抗戰期間,日本人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但是他們也付出了響應的代價??梢哉f戰爭是沒有勝利方的,只有失敗的一方和更失敗的一方,因為戰爭帶來的是文明的倒退,是科技發展的停滯,是一個國家積淀千百年文化精髓的摧殘。

國殤墓園

云南有一塊特殊的墳冢,上面就兩個字,卻遭到了日本政府直到今天的強烈抗議,那就是“倭?!?。這個特殊的墳冢地址在云南西部騰沖縣西南部一公里外,這里埋葬了五名官職不低的日本軍官,他們下葬時,雙手反綁,下跪式埋葬,以示對中國人民深沉的懺悔。

怪不得日本人覺得恥辱,一方面因為姿勢不雅,當然也與“倭?!边@個名字有關。這五名軍官都死在一九四四年的騰沖反擊戰,當時戰況非常激烈,日軍少將率領三千多人守衛在騰沖,雖然他們的防守很嚴密,組織紀律也經受了嚴格的考驗,但是在二十集團軍的猛烈進攻下,還是土崩瓦解,為了紀念這場戰役中逝去的將士,就在那里修建了“國殤墓園”。

國殤墓園

那這個“倭?!崩锩媛裨岬氖钦l呢?據考證,其中一個就是守備騰沖的最高將領“藏重康美”,另外四個也是官職很高的將領。他們下葬時,面對著中國烈士墓園,下跪埋葬意義很明顯了。平日了在中國土地上趾高氣揚的日本將士們,終于卑躬屈膝在了中國將士面前,他們是侵略者,理應付出相應的代價。

倭冢

為什么是“倭?!蹦?,一是因為日本國在古代就有倭國的稱號,日本人也曾為倭人、倭奴、倭寇,“倭”字還是漢光武帝賜予他們的,他們雖知這個字的侮辱性意味,卻知道實力強大以后才開始反擊。

滇西抗戰紀念館:講好抗戰故事 賡續民族精神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騰沖市滇西抗戰紀念館(國殤墓園)位于疊水河畔、來鳳山北麓,全園(館)面積53300平方米,是一個以騰沖抗戰為主題,集收藏、展覽、研究、瞻仰、宣傳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抗戰專題紀念館,全面再現了滇西抗戰的輝煌歷史。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多年來,滇西抗戰紀念館(國殤墓園)通過展陳解說、紀念日活動、愛國主義宣講、館藏研究等系列活動的開展,致力于講好滇西抗戰故事,賡續紅色基因,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激發群眾的愛國情懷,讓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深深扎根于廣大人民群眾心中。

一、講好抗戰故事,再現輝煌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睌蛋倌陙?,騰沖人民以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激勵一代代騰沖人民保家衛國、固守邊關。70多年前,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緬印戰區主戰場之一的騰沖,曾發生最為慘烈的焦土抗戰。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國軍民在這片縶土上浴血奮戰、捍衛民族尊嚴,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滇西抗戰紀念館(國殤墓園)立足于騰沖抗戰歷史,由忠烈祠、烈士墓、陳列館、紀念塔、名錄墻、警鐘廣場等組成,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中國軍民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下,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萬眾一心、救亡圖存的堅定信念,以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的民族精神,是廣大人民群眾參觀、憑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眾多專家學者了解抗戰文化、從事抗戰研究的重要載體。

國殤墓園始建于1944年,占地80余畝,是二戰期間,騰沖人民為紀念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抗日陣亡將士及死難民眾而修建的烈士陵園,是抗戰中全國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園。園內立有3346塊騰沖戰役陣亡將士及19名盟軍將士墓碑,安息著在騰沖抗戰中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數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著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氣。在國殤墓園東側,滇西抗戰紀念館以多空間立體布展的22000余件實物、1700多張圖片及文字、影像資料,將抗戰后方、御敵前線、怒江對峙、絕地反恐、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等情景展現的淋漓盡致,是海內外華夏兒女了解中緬印抗戰史的重要窗口。

園區講解員作為基層宣講的第一戰線,立足展館和陵園兩大陣地,充分利用滇西抗戰的史實事例,深入挖掘愛國主義精神內涵,既注重運用跌宕起伏的手法講故事,又尊重事實客觀反映歷史原貌,將中國軍民團結一心共御外辱的生動感人故事講述給每一位前來參觀的群眾,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增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國家認同和愛國自覺,營造熱愛祖國、崇尚英雄、敬重先烈、學習楷模的良好氛圍。紀念館開館以來,接待觀眾量突破830萬人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義務講解)8000余場次。2018年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二、傳承抗戰精神,激發愛國情懷

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滇西抗戰紀念館建成后,為緬懷抗戰英烈,謳歌偉大抗戰精神,充分利用清明節、國際博物館日、抗戰勝利紀念日、騰沖光復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等重要紀念日先后組織舉辦了“忠魂歸國——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公祭”“9·03云南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清明抗日先烈忠魂祭”“全民抗戰爆發84周年暨騰沖光復77周年紀念活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6周年紀念活動”等抗戰紀念活動40余場次。讓抗戰老兵、遠征軍、盟軍后裔、學生、黨員干部群眾參與其中。近年來,接待參加各類紀念活動、公祭活動人員3萬余人次。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背景下,園區積極探索博物館發展新模式,盤活資源,館內館外聯動配合,進行室外布展。2021年,在警鐘廣場策劃推出了“學史增信 圓夢中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覽,將黨史和愛國主義教育融會貫通,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為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為了更好傳承抗戰精神,讓愛國主義教育輻射基層,服務社會,紀念館成立志愿服務團隊,定期開展志愿者培訓、基層宣講、慰問老兵、查墓尋親等豐富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共有志愿者256名,服務總時長達69486小時。2015年3月以來,園區組織本土抗戰研究專家和工作人員組成“天地正氣——騰沖抗戰文化宣講團”,走進保山市內各學校、企業、村(社區)、機關、部隊,開展《滇西抗戰史》公益講座、“愛國主義教育進鄉村進校園”、“講好抗戰故事,再鑄民族華章”、“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等愛國主義主題宣講,至今已為5萬余名師生、企業職工、干部群眾、軍人開展宣講80多場次。宣教團隊通過《抗戰名將寸性奇》《我拉著你的手》《不能遺忘的功勛者》等精彩生動的抗戰故事、抗日劇目的講述和展演,深入傳承抗戰文化精髓,用心用情解讀愛國主義精神的重大意義、時代內涵,引導人們深刻認識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激發全社會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讓愛國主義精神牢牢扎根基層。同時,志愿團隊利用寒暑期在市內各校小學生中開展志愿講解員培訓,至今共培養“小小講解員”1500余名,榮獲騰沖市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稱號。

三、深入歷史研究,推進交流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好的教科書??谷諔馉幍臍v史中包含著最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為了進一步挖掘滇西抗戰豐富的歷史資源和歷史內涵,利用好抗戰歷史素材,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2014年2月,依托滇西抗戰紀念館成立了滇西抗戰文化研究會、中國遠征軍滇緬抗戰文化研討會,加強對滇緬印抗戰歷史的研究。研究會聘請抗戰史專家為研究會顧問,聘請專家學者開展滇西抗戰相關課題的研究工作,與海內外抗戰名將后裔保持密切聯系。研究會全力抓好抗戰史實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通過對滇西抗戰“親歷、親見、親為”者的細致訪問,從微觀視角詳細了解抗戰老兵、戰場遺址、參戰民夫背后的故事,詳細做好口述歷史記錄的收集整理,并建立電子檔案;對騰沖100余處抗戰遺址進行調查;對騰沖重點抗戰遺址的抗戰史實撰寫說明,開展滇西抗戰紀念館重點文物背后故事的收集整理工作,不斷把滇西抗戰的研究工作做深做細。

為了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實現抗戰文化資源共享,推廣滇西抗戰文化,紀念館與侵華戰爭遇難同胞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等國內多家知名紀念館建立共建關系,先后到江西南昌、上海、廣州等博物館、紀念館聯合舉辦《眾志成城——中國遠征軍“CBI”戰區史實展》;引進《墨點無多——八大山人高仿展》、《鐵血英魂——中山艦史跡展》到館展出,配合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在緬甸同古完成了《中國遠征軍同古戰役展》。紀念館還加入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借助博物館聯盟走出去,參加美國、日本、澳洲和歐洲的國際交流活動以及國際二戰學術討論,“發出了中國滇西抗戰的聲音”,不斷擴大中國抗戰文化的影響力,為國際和平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益助力。

文圖:熊仕祺

編輯:羅剛

編審:李志旭

國殤墓園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向英雄們致敬!

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聯合公布的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在安徽池州發布,百項近現代經典建筑入選名錄,國殤墓園名列其中。

據介紹,本次活動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池州市人民政府、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池州市城鄉規劃局等單位承辦。

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遍及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項目凸顯了中國優秀傳統建筑風格與形式。項目在文化教育類、工業遺產類、居住類、建筑群等方面,均較首屆有所增加。

國殤墓園位于騰沖西南的疊水河畔、來鳳山北麓,是為了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沖戰斗中陣亡將士而建的墓園,目前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

這里埋葬著3000多名中國遠征軍將士和十幾位盟軍官兵,幾乎每一個到騰沖的中國人都會來到這里祭拜先烈。

一進門房,右手邊書店有很多關于騰沖和遠征軍的歷史書籍,接著就是兩個展廳,東西分布,陳列著相關的戰史資料和實物,可以一睹先烈的豐姿笑貌。墓園的主體建筑——大門、甬道、忠烈祠、小團坡烈士墓、紀念塔,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依次遞進,逐層升高。而在墓園大門不起眼的地方還有一個小小的“倭?!?,是戰后為日軍收尸立的墳。

由大門經長甬道沿石級而上至第一臺階,再沿石級至第二臺階的擋土墻,上面嵌有“碧血千秋”隸書刻石,第二臺階上,建有莊嚴肅穆忠烈祠,為重檐歇山頂仿清建筑。為供奉抗日陣亡將士英靈的殿堂。

繞過忠烈祠,是立滿墓碑的肅穆陵山。周邊的山坡上埋葬著3000多名抗戰陣亡將士的骨灰,另一邊是在騰沖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美軍將士夏伯爾等14人的紀念碑。

爬上山頂,上面是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光復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塔座正面刻有李根源書寫的“民族英雄”四個字,其余三面刻有第二十集團軍總部所撰《騰沖會戰概要》。

目前園區擴建的滇西抗戰紀念館已經建成并開放,其開放關閉時間和整個園區一致,里面收藏了很多珍貴文物,包括和順抗戰博物館所藏文物也已經全部遷到此館。

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

入選名錄

國立中央博物院(舊址)

鼓浪嶼近現代建筑群

開平碉樓

黃埔軍校舊址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寶蘊樓

金陵女子大學舊址

全國農業展覽館

北平圖書館舊址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筑

云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民族飯店

國立中央研究院舊址

國民大會堂舊址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中東鐵路附屬建筑群

廣州沙面建筑群

馬尾船政

南京中山陵音樂

重慶大學近代建筑群

北京工人體育館

梁啟超故居和梁啟超紀念館(飲冰室)

石景山鋼鐵廠

中國銀行南京分行舊址

中央體育場舊址

西安事變舊址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大邑劉氏莊園

湖南大學早期建筑群

北戴河近現代建筑群

國民黨“一大”舊址(包括革命廣場

北京國會舊址

京張鐵路南口段至八達嶺段

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筑群

東交民巷使館建筑群

廬山會議舊址及廬山別墅建筑群

馬迭爾賓館

上海郵政總局

四行倉庫

望海樓教堂

長春電影制片廠早期建筑

798近現代建筑群

大慶油田工業建筑群

國殤墓園

蔣氏故居

天津利順德飯店舊址

京師女子師范學堂

南開學校舊址

廣州白云賓館

旅順火車站

上海中山故居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百萬莊住宅區

馬勒住宅

盛宣懷住宅

四川大學早期建筑

中央銀行、農民銀行暨美豐銀行舊址

井岡山革命遺址

青島火車站

偽滿皇宮及日偽軍政機構舊址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舊址(梅園新村)

百樂門舞廳

哈爾濱頤園街一號歐式建筑

宣武門天主堂

鄭州二七罷工紀念塔和紀念堂

北海近代建筑

首都國際機場航站樓群

津市解放北路近代建筑群

西安易俗社

816工程遺址

大雁塔風景區三唐工程

茅臺酒釀酒工業遺產群

茂新面粉廠舊址

于田艾提卡清真寺

大連中山廣場近代建筑群

旅順監獄舊址

唐山地震紀念碑

中蘇友誼紀念塔

金陵兵工廠

天津廣東會館

南通大生紗廠

張學良舊居

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舊址

漢冶萍煤鐵廠礦

甲午海戰館

安徽國潤茶業祁門紅茶老廠房

本溪湖工業遺產群

哈爾濱防洪紀念塔

哈爾濱猶太人活動舊址群

武漢金城銀行(現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民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沈陽中山廣場建筑群

抗日勝利芷江洽降舊址

山西大學堂舊址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

杭州西湖國賓館

杭州黃龍飯店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

羅斯福圖書館暨中央圖書館舊址

洛陽拖拉機場早期建筑

最后,讓我們用一組照片,緬懷這段歷史。

騰沖國殤墓園。少女手持鮮花,于逝者墓碑前憑吊。

黃建朝,戰爭受害者,感染日軍鼻疽病毒,一生飽受折磨。

楊超邦,民夫,為遠征軍運送彈藥。老人至今為不能守住一個飛機場而心生愧疚。

楊貞祥,一個把生命定格在104歲、等待丈夫70年的老人。

張德彩,少女民夫。70年前,她是一個曾經為遠征軍做飯的少女。

這頂鋼盔,曾經屬于某位遠征軍士兵,硝煙散盡,它靜靜訴說著當年戰斗的慘烈。

陣亡將士墓碑。

軍人的榮耀。

“還我河山”——陣亡將士紀念塔。

飛虎隊將士存照。

盟軍塑像。

日軍使用的毒氣裝置。

筑路情景重現。

南洋機工生活照。他們當時的生活條件,我們難以想象。

歷史,在這一刻定格,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珍愛和平。

整理自:云報客戶端、網絡

中韩一区二区免费丝袜美女|好爽黄片不要啊簧片|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女人自慰一级α女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