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

函谷關

AAAA級旅游景區

函谷關,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

中文名:函谷關

外文名:the Hangu gate

行政區類別:河南省靈寶市函谷關鎮

所屬地區:河南省靈寶市區函谷關鎮

地理位置:河南西部丘陵崗地

面積:3011 km2

下轄地區:王垛村

政府駐地:函谷關鎮

電話區號:0398

郵政區碼:472500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性半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0.73 萬

著名景點:函谷關,太初宮,藏經樓,碑林

機場:咸陽國際機場

火車站:靈寶火車站,靈寶西站

車牌代碼:豫M

方言:靈寶方言

所屬國家:中國

開放時間:08:00~17:30

門票價格:75.00元

建議游玩時長:3小時

適宜游玩季節:全年

【金城戶外】靈寶函谷關薰衣草莊園滑雪嘉年華自駕票(電子票)

爆了!嗨爆了!這個冬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靈寶薰衣草滑雪嘉年華!

轉眼間2021

已經到來

平時辛苦忙碌的“打工人”

終于有機會可以陪一陪親愛的家人了

驚爆價:35元

(含門票+保險+單人雪圈+游樂場游玩項目搖頭飛椅 碰碰車 海盜船 旋轉木馬四選一)

(周末雪圈1小時,非周末2小時)

2、單人票:10元/人(門票+保險)

不限地區

電子票

00:50

驚爆價:35元

(含門票+保險+單人雪圈+游樂場游玩項目搖頭飛椅 碰碰車 海盜船 旋轉木馬四選一)

(周末雪圈1小時,非周2小時)

00:09

函谷關薰衣草莊園

2021冰雪嘉年華

不僅有機甲戰士&萌寵人偶巡游

還能同“魔術氣球人”近距離互動

更有超多游樂項目開放

在這里

感受靈寶最“頂流”的網紅打卡地,

體驗靈寶冬天最火熱的冰雪激情!

精彩多樣的滑雪游玩項目

緊張刺激的游玩項目

目的地地圖

1、滑雪游玩套票:

驚爆價:35元

(含門票+保險+單人雪圈+游樂場游玩項目搖頭飛椅 碰碰車 海盜船 旋轉木馬四選一)

(周末雪圈1小時,非周2小時)

2、單人票:10元/人(門票+保險)

不限地區

滑雪注意事項

1、滑雪前要了解雪道的長、寬、高、坡度和走向,以免滑行中一旦出現意外而措手不及。

2、了解雪場的氣候特點和天氣狀況注意天氣突變。

3、滑雪時中途不能停在陡坡下,要停在較緩的雪道邊上,并注意上面滑下來的滑雪者。

4、滑行時如對前方情況不明或感覺滑雪器材有異常,應及時檢查。

5、滑行時注意拉開距離,不可追趕同伴,以免摔倒或相撞。

6、如果在滑行中失控跌倒,要立刻降低重心,向后坐,不要隨意掙扎,可舉起四肢、屈身,任其下滑,避免頭朝下,更要絕對避免翻滾。

7、發現有人受傷,切勿隨意搬動,應馬上報告雪場管理人員。

函谷關:千年雄關風云際會

函谷關西靠衡嶺、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函谷關始建于西周,位于今河南靈寶市北15公里的坡頭鄉王垛村,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連接中原腹地與西部地區通行的要沖、咽喉之地。2000多年前,老子在這里寫下了不朽的經典著作《道德經》,故函谷關被稱為“千古雄關、道家之源”。它以悠遠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被載入史冊,以名關、名人、名著的“三名”風采神韻飲譽天下。

古今函谷有三關

函谷關“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其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名揚天下,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程麗向記者引經據典,對函谷關的建關時間進行了考證。函谷關始建于西周時期,據清乾隆十二年《靈寶縣志·沿革》載:“靈寶在夏商為豫州也,周為殷內,置函谷關……”同書《統轄》:“虞夏為豫州,為侯服,商為桃林。周克殷歸,放牛于此,置關于函谷?!薄蹲髠鬏d》:“春秋時,晉文公十三年(公元前768年)使詹嘉處暇守桃林塞,控秦不得出?!苯袢饲G三林先生在《考古通論》中說:“關塞起源于殷、周,稱桃林地,為桃林塞。周武王伐殷,出函谷大會諸侯于孟津,克商,放牛于桃林,即設專門管理關塞的司險,桃林塞已成為重關……”這些記載均說明函谷關始建于西周。

“歷史上的函谷關共有三處,為古函谷關、漢函谷關、魏函谷關。古函谷關即周時所設立的關隘,也就是現在一般通稱的秦函谷關。漢函谷關為漢武帝時樓船將軍楊仆所建。魏函谷關為三國曹操所開辟。古函谷關和魏函谷關,都位于靈寶市北弘農澗河入黃河口處。漢函谷關設在現今新安縣城東門外,此為政治聲譽的特殊需要而設,在軍事方面從未發揮過什么作用?!背帖愓f。

得函谷關者得天下

來到位于靈寶市北15公里的北坡頭鄉王垛村的古函谷關前,可以看到周圍地形極為險峻,東臨弘農澗,河寬流急;南依秦嶺,巍峨挺拔;西靠衡嶺,延綿透逸;北瀕黃河,濁浪滾滾。其道路狹窄,谷深漫長,兩壁陡峭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誰得到了函谷關,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據眾多史料記載,函谷關在周時,已經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膘`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馮小龍向記者介紹。

為什么古函谷關又被稱為秦函谷關呢?“周都城東遷洛陽,而秦國自西向東逐漸發展強大起來,在秦穆公時秦已據有關中之地,函谷關在這個時候已經成為秦國的所屬,并成為秦之門戶。到秦憲公時期,秦國的勢力更加強大,老子看好秦國的發展趨勢而西行,到了函谷關時老子認為就是到了秦之土地,于是停下來著寫了《道德經》。進入七國的紛亂爭戰時期,秦國因據有函谷關天險,雄視天下,因此函谷關的地理優勢為秦的統一天下建立了很大的功勛。因此,人們習慣地稱古函谷關為秦函谷關?!崩献游幕芯繒睍L張煥良說。

桃林塞是函谷關的前身

“在歷代軍事、歷史以及地理等史料中都以‘險固’來描述函谷關?!U固’可做‘歷代兵家爭相固守的險地’來理解?!绷⒃陉P前,程麗說道。關于函谷關的起源,程麗列舉了眾多的史料。

《考古通論》中記載關塞的險要最早在殷商時期已經形成,周時稱桃林塞,武王伐殷歸來,為示天下弗服,將戰馬放歸于華山,牧牛于桃林之地。這段歷史在《尚書·周書·武成》也有明確記載。

清光緒《靈寶縣志》里的一段記載作為補充:“虞夏屬豫州,為侯服,周克殷歸,放牛于此,置關于函谷,設令以守。既而封虢仲于虢,號西虢,虢公敗戎于桑田。周東遷以后,晉滅虢,盡得關東地,因而使詹嘉處暇守桃林之塞備秦;三家分晉,乃復屬韓;后屬秦,置吏嚴守。迄秦并天下,霸諸侯,地屬三川郡?!本幾搿?a href='/changan/' target=_blank>長安志》的元代方志學家駱天驤記載:“虢之閿鄉矣,縣東南十里有桃源,古之桃林,周武王放牛之地。函谷間皆扼束河、山,故云塞爾?!薄?a href='/jingdian/105111' target=_blank>太平寰宇記》載:自靈寶以西至潼關,皆桃林地。

“從這幾段史料所載,可依稀辨清關塞的起源?!背帖惙治稣f,“具體可考的應該是周時,函谷關往西至潼關一帶,十里桃源滿地,桃林遍野。所以這方靈山秀水古稱桃林。周武王伐商以后,在此地設關,因置于函谷之中,函谷關自此開始成為歷代軍事之重要關隘?!?/p>

《長安志》中載:“函谷間皆扼束河、山,故云塞爾?!边@段描述應該可以證實桃林塞就是函谷關的前身。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中描述:“自函谷關至斯,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边@應該是對函谷之間桃林遍野,枝繁葉茂的描述。函谷關即設在桃林塞入口處,而這就更增加了函谷關的神秘和險要。

函谷關城氣勢壯觀

如今的函谷關雖經歷了千年的風雨沖刷,但函谷險要的地勢依然可見。函谷關文化中心主任王贊芳和工作人員李冰柯帶領記者一行來到函谷關關城前,只見關城高大巍峨,氣勢壯觀。記者登上陡峭的樓梯,想象古代的將士正是通過這里到達關樓的頂端,觀察敵情的。記者到達關樓的最頂端,放眼望去崇山峻嶺,綿延不斷,背后是深險如函的崤函古道,道路兩旁是參天大樹。王贊方指著在參天大樹中只露半邊的一處建筑說:“那就是真正的崤函古道的入口?!?/p>

王贊方介紹,函谷關因戰爭而建,又因戰爭而毀,屢建屢毀,函谷關為秦漢建筑,原關樓已不復存在,現在看到的是1992年開工修建的復古建筑。關樓為雙門雙樓懸山頂式三層建筑,因兩主樓頂端各飾一只丹鳳鳥,俗稱丹鳳樓。

太平寰宇記》稱:“其城北帶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薄?a href='/taiping/' target=_blank>太平寰宇記》中國地理志史,記述了宋朝時期的疆域版圖,是現存較早較完整的地理總志。從這部史料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函谷關始建于周朝,關城位置北面瀕河,南面依山。環繞關城一周為五里余四十步?!洞呵铩す攘簜鳌酚涊d古代三百步為一里,一里為1800尺??紤]到函谷關建于周,《太平寰余記》成書于宋時,古代不同時期尺度有所變化。戰國時一尺為23.1厘米,宋時一尺為30.9厘米,城高二丈,按戰國時尺論,兩丈約為4.62米,按宋時尺論,兩丈約為6.18米。

“《讀史方輿紀要》是古代漢族歷史地理、兵要地志專著。綜記‘山川險易,古今用兵戰守攻取之宜,興亡成敗得失之跡’,具有濃厚的歷史軍事地理學特色,其核心在于闡明地理形勢在軍事上的戰略價值。該記載詳細描述了函谷關古時地勢險要,壁高林密,易守難攻;春秋時期,晉擁崤函以扼制秦國,后秦國得到函谷關,六國相繼被秦所滅?!背帖愓f。

罕見的戰國時期遺址

“此關樓雖為后建,但目前仍保留有兩處戰國時期的遺址,這座箭庫遺址是當時守城兵士的武器庫,距今已2000多年?!毕聛黻P樓,在一處建筑前,函谷關文化中心主任王贊芳告訴記者,“1986年發現,后經文物考古工作者發掘清理,并加以保護。該建筑為豎井式,深11米,直徑0.9米。箭為鐵桿銅簇,每三十枚為一束,共十萬枚,現均已鐵透斑斑?!?/p>

不遠處是古城墻遺址?!斑@是1987年發現并加以保護下來的。城墻用糯米汁混合后夯成,高兩丈。城墻分別由平、圓、豎三種夯筑而成。據勘測,東城墻長1500多米,南城墻長200多米,西城墻長1300米,北面的500米面臨深溝,巍巍城墻形成了一道固若金湯的屏障?!焙汝P文化中心工作人員李冰柯說。

關于函谷關城的詩詞有不少,唐太宗李世民《入潼關》:“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洛陽、長安)。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唐朝張九齡《奉和圣制經函谷關作》:“函谷雖云險,黃河已復清。圣心無所隔,空此置關城”;唐朝岑參《虢州郡齋南池幽興,因與閻二侍御道別》:“行軍在函谷,兩度聞鶯啼……夜眠驛樓月,曉發關城雞”;唐朝劉禹錫《述舊賀遷寄陜虢孫常侍》:“關頭古塞桃林靜,城下長河竹箭回”;唐朝皮日休《函谷關》:“破落古關城,猶能扼帝京”;清朝楊浩《函谷紫氣》:“雄關便是芙蓉城……函谷尤深尹喜情……”

茫茫桃林揚天下

歷代《靈寶縣志》和《閿鄉縣志》記載:《山海經》云,夸父之山,其北有林,名曰桃林,廣圍三百里。桃林牧豎自潼關以東直至縣西二十里之稠桑鎮均為古桃林塞。周武王放牛于此,故桃林牧豎亦列八景之一?!蹲髠鳌份d:“春秋時,晉文公十三年使詹嘉處瑕(地名今陽平鎮閿鄉村東北),守桃林塞,控秦不得出?!薄吨匦藓汝P記》記載:“古稱函谷關,尚已自周召分陜,關屬之陜以西,惟秦據之,號天府之國,沃野千里,而四塞獨斯關,有建瓶之勢,所謂天下河山,秦得百二者也?!?/p>

“靈寶殷稱桃林,周為桃林塞,設關置令以守。秦屬三川郡,在函谷關置桃林縣,為靈寶有縣名之始。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因遷函谷關于新安,在故關地置弘農郡(以弘農澗河取名)。統轄盧氏、宜、洛等十一縣?!崩献游幕芯繒睍L張煥良說。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復置桃林縣,遷治北14里至弘農澗河入黃河口之東側,此即靈寶老縣城建城之始。自此之后,該處逐漸成為東西交通樞紐,近水陸碼頭亦為商賈云集之地。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玄宗李隆基在函谷關尹喜故宅獲“靈符”,遂將桃林縣改名靈寶縣。

《辭?!份d:桃林,古地區名。又名桃林塞,桃原。約當今河南靈寶以西,陜西潼關以東地區。

“多處史料記載證明了桃林與函谷的關系,也記述了函谷關的歷代分屬:函谷即為桃林之地間東西之山間深谷,西周武王伐商之后在函谷東入口設關,名為函谷關,并制令防守,也因處桃林之地,故而武王伐商之前函谷曾被稱桃林塞?!?a href='/sanmenxia/' target=_blank>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程麗說,“函谷關設關初期屬虢國,在晉國假虞滅虢以后,晉國的詹嘉曾奉命守在此地以防秦國。后三家分晉,函谷關曾先后被魏、韓占領。之后秦戰敗韓國奪取函谷關,自此形成秦據函谷關以防關東六國的歷史局面?!?/p>

崤函之固吞八荒

“從函谷關到潼關,依據天險黃河使其戰略地位顯赫。黃河從西而來,碰到華山和秦陵的壁立千仞,經過反復沖刷,在崇山峻嶺中開出一條通路——函關古道。這條通道從河南靈寶到陜西潼關140里,蜿蜒在山間,深險如函,因此也稱為函谷。這條函谷的東頭,叫作函谷關,西頭便是潼關?!背帖愄统鲭S身攜帶的地圖,向記者解說,“先秦時期,從長安和咸陽以東,八百里秦川守無險,攻無據。函谷東頭的函谷關向東防守,因此堡壘堅固如鐵,西頭的潼關,當時還只是進攻出發時的一個據點,兩關都是為軍事據守而筑,因此如今加強函谷關與潼關的區域資源整合,可以向旅游者展示出一個完整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古軍事要塞?!?/p>

賈誼《過秦論》中有“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之說。對此,程麗解釋說:“‘崤函之固’比喻地勢十分險要,同時也是古時定語后置結構的詞語,意為孝公固守崤函之險固地勢。崤是崤山,函是函谷關?!掇o?!份d:‘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里的‘崤函’是崤山與函谷關的并稱。這說明當時函谷關已經很重要了?!?/p>

《史記·高祖本紀》載:“秦形勝之國,帶山河之險,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背帖愡M一步解釋說,關中秦地有山河險要和與中原遠隔千里的優勢地形,諸侯有持戟的武士百萬,而秦占地利優勢便等于擁有百萬持戟武士的二倍。同時古代通指函谷關以西至潼關120里的秦國領地,稱為“百二山河”,又叫“百二秦關”或“百二雄關”,秦國就是憑借此天險而立國,因此“百二雄關”常被后人用來形容一個地區的地勢險要。

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與楚霸王項羽為了爭奪有天險可憑借的“百二山河”(秦國領地),興起許多勞民傷財的戰爭禍事。于是,元曲家馬致遠在《蟾宮曲·嘆世》里有“咸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的詞句。

后漢書·卷十三·隗囂公孫述列傳》載:“王元說隗囂曰:請以一丸泥,東封函谷關,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壁髧?a href='/tianshui/' target=_blank>天水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七月,隗囂建立割據勢力,后歸順光武帝,任西州大將軍。之后擊敗赤眉軍于烏氏、涇陽間而有功于東漢,所以光武帝多次派使臣,勸隗囂入朝為官,許諾他顯貴爵位。隗囂以為天下成敗還是未知數,不想一心一意歸順光武帝,多次表達辭讓之意。隗囂的將領王元就勸說隗囂:“現在南方有公孫述,北面有劉文伯,長江、五湖、沿海和泰山等地,稱王稱公的還有十幾個,假如放棄侯王的基業,寄身于危國,不是好計策?,F在天水完整富裕,兵馬最為強盛,向北攻取西河、上郡,向東攻取三輔,按照過去秦國的疆界,外有華山之險,內有黃河天塹。王元請求用少數兵力為您到東邊扼守險要函谷關,占據關隘自守,以等待四方的事態變化,即使帝業的計劃不能實現,退一步也足以稱霸一方?!?/p>

搭上申遺快車

2008年5月14日,國際古跡理事會副主席、國家文物局巡視員、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專家郭旃等在洛陽召開的評議會上,認為位于靈寶的秦函谷關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關隘,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應列入推薦名單。

三門峽市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組織專業人員進行了兩次考古調查?!背帖愓f,“一是組織三門峽市文物專業人員沿著靈寶境內的絲綢之路展開調查,歷時15天,拍攝制作了申遺電視專題片《絲綢之路上的明珠——函谷關》。二是邀請省市文物專家學者對函谷關及函關古道進行拉網式調查,并通過鉆探發掘,發現了大量歷史遺跡遺物,撰寫了《函谷關古文化旅游區文物鉆探調查報告》?!?/p>

“國有史,邑有志”,歷史典故和地方史志承載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是前人留下的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充分利用、保護和開發這些文化遺產是后人的責任和義務。函谷關城扼守長安、洛陽兩京咽喉,歷來是逐鹿中原或進取關中的兵家必爭之地,它用獨特的方式記錄著戰爭與和平交替演變的中國歷史,讓這座雄關同時涵蓋了哲學與戰爭的雙重主題。不僅函谷關城在軍事上十分重要,而且老子將他的杰作《道德經》留在這里,這里便永遠和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密不可分,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也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資源。我們在開發旅游資源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文物。歷史文化作為人文旅游資源是反映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各個階段活動的標本和縮影,是人文旅游資源中最富有生命力的組成部分,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的一種文化定位?!背帖愓f,“因此,歷史文化作為旅游資源在進行開發時,只有從弘揚民族文化的角度出發,保持其‘原汁原味’,防止低級庸俗化的開發,歷史文化的完整性和文化生態平衡才不至于被破壞,旅游地才能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函谷關歷經千余年作為中國軍事建筑的典范留存至今,其建筑形式有其自身的物質屬性和直觀形象。函谷關建筑在保護性修葺中一方面一定要保持其原有的風貌和形象的完整,防止其原貌被破壞;另一方面搞好周圍環境和事物與景觀相互協調,以烘托、陪襯建筑文化景觀?!?/p>

編輯:常藝林

中國古代有三個函谷關,其中一個現在已是世界文化遺產

函谷關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通道之一,因為處于險要之地,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因設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函谷關”。據記載,歷史上共有三個函谷關:古函谷關、漢函谷關、魏函谷關。

一、歷史上的三座函谷關

古函谷關又稱“秦函谷關”,位于河南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始建于西周時期,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函谷關是洛陽到長安的必經之地。這條古道東西長7.5公里,沿途絕岸壁立,道路狹窄,來往車輛僅得通過,“車不分軌,馬不并鞍”,易守難攻,被稱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還有人用“一泥丸而東封函谷”來形容它的戰略地位。它在軍事上居有重要的地位,戰國秦漢之際,為國內少有的雄關。

漢函谷關又名“新函谷關”,距秦函谷關150公里,在今河南省新安縣東。漢武帝元鼎三年(114年),樓船將軍楊仆出資興建。據說,漢武帝時期曾遷山東一帶的豪強富賈至關中地區,關中腹地乃天子腳下。許多諸侯王被封于關外,樓船將軍也被封于關外,但是楊仆恥于做關外侯,因而向武帝請求捐盡家資建函谷關一座,以雪此恥。新建的函谷關就被稱為“漢函谷關”?,F在早已廢棄,僅存遺址。

洛陽新安函谷關遺址

魏函谷關位于河南省靈寶市東北20公里處函谷關鎮孟村境內,又被稱為“大崤關”“金陡關”。本為曹操運輸糧草的官道,魏正始初年弘農太守孟康在運糧道的入口修建關樓。關樓毀于抗日戰爭期間,現早已廢棄,僅存古道和烽火臺遺址。

金陡關舊照

二、函谷關的戰略地位

現今所說的函谷關主要是指“古函谷關”。函谷關地勢險峻,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函谷關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間曾有16次大戰役在這里發生,不少戰役可以說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周慎靚王三年(前318年),楚懷王協同六國伐秦,秦國依傍著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尸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前211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在函谷關大敗而歸。楚漢相爭時,劉邦也曾據守函谷關抵御項羽?!鞍彩分畞y”的唐軍與叛軍在此進行過“桃林大戰”。此外還有“出谷會師”“修魚之戰”“周文入關”等戰役?,F在的關樓是1992年參照四川青羊山漢墓出土的畫像磚重新修建的,整個建筑莊嚴美觀,有漢代宮闕的風范?,F在此處留有尹喜望氣臺、孟嘗君雞鳴臺景點。

雞鳴臺

函谷關是古代中原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司馬遷、唐太宗、唐玄宗、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名人志士在此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還有100多篇。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公孫白馬”“雞鳴狗盜”“關東出相,關西出將”“唐玄宗改元”等歷史典故和傳說。

相傳戰國時期,孟嘗君得罪秦王而逃離秦國,到函谷關時才半夜,當時秦法規定函谷關“日入則閉,雞鳴始開”。秦兵追趕十分緊迫,幸好隨行的一個門客模仿雞鳴,騙得關吏開啟關門,孟嘗君一行得以擺脫危險。

函谷關還是道家的圣地,相傳老子騎青牛入關(見圖4-15)時,守關官員尹喜登臺看到紫氣東來,看到老子后虛心向其請教學問,老子寫下5000余字的《道德經》后飄然遠逝,函谷關因此而名垂千古,成為道家文化的發源地。

公孫白馬則與戰國時哲學家、名家代表公孫龍有關。據記載,公孫龍騎馬過函谷關,關吏阻止他,只允許本人過關,而馬不可以過關。公孫龍質問到:“白馬并不是‘馬’,怎能不讓過關呢?”守關者一時答不上來,只好讓其過關。此即有名的“白馬非馬論”。

函谷關所處的位置原是秦國的“邊疆”,對于秦國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許多重要的戰爭發生于此。到秦朝統一六國后,函谷關就失去了軍事防御要塞的意義。相較而言,潼關的位置就顯得比函谷關更重要,其在軍事上的地位就逐漸代替了函谷關。到漢代,函谷關東遷,尤其是絲綢之路開辟后,自洛陽西去,漢函谷關為絲綢之路第一關,是往來絲路必經之道。函谷古道上的軍事關口,蛻變成絲綢之路上的財富之門與交往之門。西漢以降,函谷關為絲綢之路的繁榮鼎盛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2014年新安函谷關作為“絲綢之路第一關”,成功入選第 38 屆世界遺產大會絲綢之路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史念海:《史念海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徐潛編著:《中國古代著名關卡》,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

周明霞:《試論漢函谷關的保護與開發》,《華中建筑》2009年第9期。

董莉莉、陳樹淑:《周流天下——中國傳統交通文化》,山東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中韩一区二区免费丝袜美女|好爽黄片不要啊簧片|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女人自慰一级α女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