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梅太史坊坐落于海南定安縣雷鳴鎮,建于萬歷二年(1574年)孟春,系右副都御史殷正茂,巡撫廣東監察御史張守約為國史官王弘誨所立紀念物,故稱太史坊,坊通高5.1米,面寬三間,明間(除柱)寬2.84米,次間(除柱)寬1.3米。
中文名:龍梅太史坊
地址:海南定安縣雷鳴鎮
建立時間:萬歷二年
規格:坊通高5.1米,面寬三間
靜樂萬輝溝太子寺東馬坊龍王廟記
靜之地,古謂三堆,又稱汾源,三堆者何? 岑山、天柱山、風神山也。汾源之由?汾水出管涔縱貫縣域,澤被方圓民也?;蛴心牒优c汾水交流,三山環抱,兩水相繞,陰陽平衡,五行具足,民可安居樂業,仕圖靜養修福,靜樂之名出焉!
城之域,山水相依,林田縱橫,形如飛鵝,故名“鵝城”。端坐其中,遠眺岑山,有天鵝騰空之勢;南瞻天柱,有懸天一柱之姿,風神西顧,管涔山秀出蘆芽,荷葉坪遙遙相望……
荷葉坪緣,仰天安臥一佛,佛前凈土,依依蓮出。蓮畔黃華山,形似西岳,有華山之險;神仿黃山,有奇松之韻。
太子寺穩居黃華,狀如蝴蝶,有蝴蝶撲黃華之說。寺前金蕊騰輝,兩翼善護,右側清流緩緩而出,佛光映照,得名萬輝河,萬輝溝名也由此出爾!
萬輝溝,河似飄帶,路如盤龍。沿溝口蜿蜒而上,過石咀輝河嬌嬈腳下,張家莊、馬圈灘、辛村、柴水、莊王溝、駙馬灘、崔坪莊、馬尾溝、腰莊(簡稱:“三莊三馬一溝一村一水”之地),猶如珠子灑落輝河岸畔,逶迤三十里,太子寺出焉。
過寺北行,走山麓經七(鐵)佛寺,徑行愈奧,幽蔭見闊,鳥鳴琴音,松濤和之……
再前行,山嶺狀似荷葉,有山莊穩居大佛脅下,宛如一灣蓮籽,粒粒飽滿,林場、牧場、壇場,林立溝岔;木匠、鐵匠、石匠,布坊其間。因循太子寺佛誕,自農歷四月初八,佛事連綿,騾馬大集不散。山嶺巖峰東西,荷葉蓮緣內外,人群絡繹不絕,馬鈴遙響天際。方周多縣互市,交流匯集小村,始名馬坊,東馬坊以相對方位遂名焉。
東馬坊龍王廟,實為太子寺龍王廟,也為萬輝溝之龍王廟,毀存遺跡,靈址可尋,今之復修,順乎民意!增設景觀,連片發展,農家興業,旅游當先!修復龍王廟,契合時勢,一舉多得,上傳祈求風調雨順,中達管控三川洪水,下布教人勤修善業。
有聯曰:“納三川幻清流澤佑千家,集儒仙匯佛源教化萬民”;又聯曰“萬輝溝放大光明,龍王廟廣布甘霖”。古讖語云:“黑龍出,輝河興”。旖旎輝河,澤被萬民,幸甚至哉!
丙申五月初七,廟堂筑基初成,全村共聚同歡,賢善紛至沓來。正當午時,村前當空呈現七彩祥云,此情此景,百年不遇之大吉兆也!
美哉,萬輝河,云氣氤氳天際,流輝瀉入汾水,龍行馬躍,獅吼鹿鳴,常出能巧之才。 善哉,萬輝溝,橫亙天然臥佛,兩嶺側護,三山北合,歷來不乏賢善之士,是為“游牧之域,弘法之所,厚德之鄉”。
唯揚善積德,厚福鄉鄰,修復龍王廟,萬輝溝一大事與!護持龍王廟,太子寺一大事與!奉養龍王廟,方圓萬民一大事與!是為記。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丙申年五月十九
作者:臨風聽海,特此鳴謝
靜樂人,都在看 :
【龍城歷史】一外地游客的太平山游記
來自:新浪微博;作者:時貴
龍山是位于湘西西北部的一個小縣城,縣城東面有一山名“太平山”,龍山的朋友告訴我,這是一處佛教圣地,殿閣凌云,蔚為可觀。香港有太平山,沒想到與這山同名,我決定抽空去看看。
太平山雄奇險峻,位于武陵山脈腹地,在距縣城8公里的地方。湘西州教育督導室主任張湘元、龍山縣主任督學陳庭帥一同前往。
從國道往進山的進口路上修有頗氣勢的牌坊,上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親筆題寫的“太平山”山名。
汽車在修建不久的水泥公路上行駛,遠遠望去,孤峰獨秀,懸崖峭壁如同刀削斧斫。
我們在進山的地方花5元錢買了門票,就一路小跑開始爬山。上了一段臺階,是一個牌坊,與進山路上的牌坊規制一樣,只是小了許多。
接下來一段路還是泥土路,也有石砌臺階,但均年久失修。
走一段后,可見懸崖邊立著的幾間房子,房子右邊側門是第一道山門,門上有對聯:“離鞍登佛地,下轎上云梯”。
進去就看見有路沖上山頂,名曰:“登天梯”,是一條陡峭得幾近直立的石徑小路,湘元出發前就告訴我登天梯有鐵鏈護欄,但膽子小的人會心有余悸。身臨其境,果于所言。
抬頭山頂高高在上,亭臺樓閣,云霧繚繞;低頭山底深淵千尺,阡陌交通,流水淙淙。
上山勉強可以一步一梯小心攀爬,下山就非扶著道路兩邊的鐵鏈護欄不可,否則即使沒有恐高癥也會讓你魂飛魄散。
爬上登天梯,遙想當年那些出家人,不論千山萬水,不畏千辛萬苦,不管順境逆境,頭頂白云,腳踏實地,登高望遠,普度眾生,是多么的令人敬畏。
沿途第二道山門門扁上寫著“首楞嚴“下方有“二而不二”字樣,意為進出只此一門。
門兩邊有聯:“登臨遠望四方山水無俗氣,憑欄靜覽八方色彩有真常?!庇[此對聯,坐在門檻上稍事休息,回望山谷,不禁讓人感慨莫名。
“無限風光在險峰”,我想,一個人想要看到“四方山水無俗氣”的景色就要不畏艱險,不怕困難,靠兩條腿攀高峰。
而人的兩條腿就像順境和逆境,如果總想追求順境,逃避逆境,只靠一條腿是很難到達頂峰看到無限風光的。
第二道門的背面墻壁上有一個大大的“佛”字。往上走道路相對平坦。第三道門上有對聯:“林木蘊山皆菩提,游客到此即神仙。
”登山到此,各處景點一一呈現。山上建有佛殿一座,門上有詩:“佛殿有燈憑月照,山門無鎖待云掩。
”——佛殿以月為燈,以云來 掩門,好一片自然灑脫無為而治超然之意境!據記載佛殿始建于清道光六年,傳說鼎盛時有300多個和尚常住。
佛殿前坪有攤販在兜售食品和香燭錢紙。在這里我燒香拜佛,愿佛佑子孫,人人平安幸福。
在百度搜索得知,太平山名揚天下與該寺第五代主持宏松禪師有關。
傳說他云游京城時,曾為光緒皇帝治愈奇險之疾“背花”,受到封賜獎賞,回太平山后修建了藏經樓、觀音閣等。
二十年代末,我國著名政治活動家章太炎先生曾到太平山一游,對其大加贊賞,欣然命筆:“太平山層巒疊翠,林木蔥蘢,山峰險秀,殿閣凌云,風景優美,不亞于廬山雁蕩”。
布袋和尚詩偈:“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青目睹人少,問路白云頭”云水三千,行道天下。
有時候我真羨慕那些出家人的生活,一個個瀟灑清閑安適自在,像天上的白云飄來又飄走,又像地下的河水流去又流來。
《程龍光?和朱竹垞太史鴛鴦湖棹歌一百首用原韻》(二)
和朱竹垞太史鴛鴦湖棹歌一百首用原韻
清·程龍光
11
釣鰲磯畔扣鳴艚,
歸去漁童槳自操。
三月桃花魚躍浪,
齊看出網亂銀刀。
(釣鰲磯,在南湖,明龔勉所筑?!俺鼍W亂銀刀”句,見杜詩。)
12
桿頭掛得賣魚錢,
日日村醪沽上船。
野老不知漁父樂,
年年魚稅勝桑田。
13
驚殘旅夢五更雞,
偏向新坊市上啼。
十八里鐘聲不斷,
魏塘東去漢塘西。
(新坊,地名。德藏寺鐘成,工戒以勿擊,俟行百里擊之。工行之新坊,遽擊之,由是不能遠聞。載《括異志》。甪里東,為漢塘魏塘。)
14
云映花堦月映池,
燈紅酒綠夜闌時。
張先自賞題箋句,
三影吟成絕妙句。
(張先“云破月來花弄影”樂章云:得句于倅廨花月亭。見陸游《入蜀日記》。)
15
少婦持家問米鹽,
蠶絲市上價何廉。
鴛鴦繡出雙飛翼,
弱柳條條玉手拈。
16
傾脂河是美人鄉,
草滿蠡祠水滿塘。
湖上影空西子棹,
秋風搖落白蓮香。
傾脂河,在楞嚴寺東。金明寺,有范蠡祠、西施像。白蓮寺前多植白蓮,即東林施水苑。
17
韭溪流水細無聲,
但聽湖堤蟋蟀鳴。
十三寺鐘落月盡,
櫓搖殘夢過禾城。
韭溪,在嘉興縣西。城內外共十三寺。見郡志。
18
郎歸時節柳成煙,
豆蔻香殘妾懶眠。
細嚼尊前好風味,
家鳧野雉不論錢。
19
鴨嘴船經水上停,
練塘水接一螺青。
春波門外煙如畫,
片葉舟移會景亭。
鴨嘴,船名。長水東有練浦。一螺青,青浦水名。宋潘師旦以南塢,漁溆水十一處會于春波門外,建會景亭。
20
翡翠樓頭月影纖,
鴛鴦枕上夢鄉甜。
墓尋蘇小吟魂繞,
圖繪崔鶯畫稿添。
唐徐凝詩:“惟有縣前蘇小墓”,王禹偁詩:“縣前蘇小有荒墳”,在嘉治前。魏塘盛子昭嘗畫崔鶯鶯像名重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