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原烈士陵園

湯原烈士陵園

湯原烈士陵園位于湯原縣城東北部。湯原縣是下江地區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北滿”臨時省委所在地、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根據地。夏云階、戴鴻賓等著名東北抗日聯軍將領和一大批革命先烈在此犧牲。為紀念犧牲的烈士,陵園于1960年始建,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有烈士紀念塔、紀念館、烈士紀念碑、墓區、抗聯文化長廊等,安葬有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軍長夏云階、參謀長馮治綱和第11軍政治部主任金正國等著名烈士,有名烈士墓322座,無名烈士合葬墓10座,安葬無名烈士300多名。陵園是黑龍江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原創|永遠的豐碑——參觀楊闇公烈士舊居及拜謁烈士陵園紀實

初春的潼南,暖陽融融。3月11日,重慶市委辦公廳離退休三支部的黨員同志們驅車前往潼南雙江鎮,拜謁楊闇公烈士陵園并參觀烈士舊居,開展了一次意義非凡、別開生面的主題黨日活動。

我們首先來到闇公烈士陵園。跟隨導游前行,我們的步伐格外輕緩,唯恐驚動了沉睡的英靈。道路兩旁青翠的塔柏,就像烈士高大的身影,偉岸屹立。邁步臺階走上寬大的廣場,在其右側,鐫刻著鄧小平、江澤民、楊尚昆、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悼念烈士的題詞。廣場正前方,矗立著楊闇公同志高大的塑像,他身著棉布長衫,披著厚厚的圍巾,面色堅毅,目視前方,仿佛正向我們宣講革命的道理。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舉起右手,高聲宣讀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激昂的聲音在廣場上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嗣后,我們緩緩地繞墓一周,在墓碑前獻上金黃的菊花,沉痛悼念為黨為國捐軀的闇公同志,表達了我們對先烈的無比敬仰和緬懷之情。

緊接著,我們又來到闇公烈士舊居。楊家舊居是楊闇公及其胞弟楊尚昆的出生地,是典型的穿斗懸山頂小青瓦建筑。該建筑樸實典雅,古色古香,現今被布置為楊闇公同志生平事跡展覽館。館內分“文字圖片資料展室”和“復原實物”兩部分。展室又分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將大革命運動推向高潮”和“永恒的紀念”四部分。這些資料和復原實物,內容豐富而翔實,展現了楊闇公光輝戰斗的一生??粗环滟F的歷史照片和一件件歷史文物,傾聽著講解員的細心講解,大家仿佛回到了楊闇公同志經歷的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20世紀初,受辛亥革命影響,楊闇公毅然離家投身民主革命,參與反袁斗爭,后又東渡日本,尋求救國濟世真理,學習馬克思主義。歸國回川后,他匯聚志同道合者傳播馬列思想,宣傳革命,投身反帝反軍閥運動,推動國共合作。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他歷任重慶團地委書記、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兼軍事委員會書記等職,成為四川大革命運動的主要領袖。1926年12月與朱德、劉伯承、陳毅等人發動瀘順起義,策應北伐。1927年“三三一”慘案中脫險后不幸被捕,4月6日壯烈犧牲于重慶浮圖關。

走出楊闇公烈士舊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此次參觀活動令我感觸很深,啟發頗大。

一是深刻領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我們黨建立一百年來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面對敵人的屠刀無所畏懼,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祖國大地。楊闇公同志正是這樣一位鐵骨錚錚的勇士。正是有了像楊闇公這樣的革命前輩的犧牲和奮斗,我們才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換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是深刻領悟到革命理想和信仰是共產黨人的靈魂。堅信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是每個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思想基礎。有了正確的理想和信仰,才有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才能在危難面前勇敢無畏。楊闇公同志在青少年時,面臨深重的民族危難,懷抱濟世之胸懷,探求救國救民之道。他堅定地選擇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所以他才心悅誠服地寫道:“始知馬克思學說真諦所在……著實是至理名言”,因而“不得不使我信念堅定”。正因為有信念的支撐,他才在艱難困苦面前勇敢無畏。在被敵人逮捕后,他不畏威脅利誘、酷刑折磨,還在犧牲前怒斥敵人:“你們只能砍下我的頭,可絕不能絲毫動搖我的信仰。我的頭可斷,志不可奪?!边@充分表現了共產黨人堅守信念、寧死不屈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在今天,歷史條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念不能變。

三是深刻領悟到奮斗和奉獻是革命者的本色。在楊闇公同志短短的 29 年生命時間里,他經歷了不知多少大風大浪,克服了不知多少艱難險阻,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總是堅持奮斗,甘于奉獻,勇于擔當。今天,我們仍要認真學習闇公同志這種“馬掌鐵”精神,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四是深刻領悟到學習中共黨史的重要性和自覺性。這次支部組織我們到潼南參觀考察,既是一次主題黨日活動,同時也是響應中央號召,結合重慶地方實際進行的一次黨史學習教育。就重慶的實際情況來看,這樣的學習內容還很多,如中共南方局的斗爭史實、紅巖英烈的斗爭史實等等。我們要按照中央要求,結合實際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通過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真正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激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動力。

(作者系原重慶市委副秘書長)

拉薩烈士陵園寄哀思:忠魂護佑雪域高原70載

新社拉薩4月3日電 題:拉薩烈士陵園寄哀思:忠魂護佑雪域高原70載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4月3日,拉薩的天空湛藍如洗。在拉薩烈士陵園西側的孔繁森墓前,一位中年男子專注地擺上鮮花,繞墓地撒下白酒,嘴中輕聲呢喃道:“我來看您了”。

清明時節,前來拉薩烈士陵園祭掃的民眾絡繹不絕。人們或手捧花束或拿著祭品,緬懷先烈,寄托哀思。

這位神情肅穆的男子是當年孔繁森收養的藏族孤兒,名叫曲英。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發生強震,時任拉薩市副市長的孔繁森赴災區視察時發現了在地震中失去雙親的曲英,把他帶回身邊。

“孔爺爺人很善良,也很愛干凈。我們小時候沒怎么洗過澡,他就親自給我們洗澡洗衣服?!被貞浧鹋c孔繁森共同生活的時光,曲英眼中滿是懷念。如今他已成為拉薩電視臺的一名新聞工作者,他說:“沒有孔爺爺無微不至的關愛,就沒有我的今天?!?/p>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工作返回阿里的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其短暫的一生奉獻給了雪域高原。

在這座國家級烈士陵園中,還有一千多位英烈長眠于此。在西藏和平解放、“兩路”建設等重要歷史事件,以及西藏解放后的各個建設時期中,他們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生命。

陵園里無聲矗立的墓碑中,有部分屬于修筑川藏、青藏公路犧牲的烈士。川藏、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工程最險、里程最長的公路。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筑路者們用鐵鍬、鋼釬、十字鎬,穿越橫斷山脈,跨越了高聳的唐古拉山、昆侖山等,在世界屋脊上“刨”出了這兩條公路。

陵園中也不乏為西藏人民而獻身的英烈。在王正忠烈士墓前,幾位戰士正蘸紅毛筆,一筆一畫描著墓碑上的名字。黃白兩色的菊花鄭重地擺放在墓旁,在微風中輕輕搖動。

1976年7月1日,拉薩市4名小學生玩耍時不慎落水。時年21歲、在西藏軍區某部當衛生員的王正忠聽到呼救后躍入水中搶救。在他和戰友的奮力救援下,4名兒童成功脫險,但不擅游泳的王正忠卻被卷入激流,再也無法返岸。

歷史定格,英雄長眠。陵園中心巍峨聳立的紀念碑下,人們列隊獻上花束;陵園一角的烈士紀念館中,參觀者魚貫而入,在介紹英烈事跡的展板前久久駐足。

在拉薩市某中學任教的張女士是一名軍嫂,她一早來到陵園,在烈士墓前獻上鮮花。她說:“正是這些舍小家為國家的英烈們,立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讓下一輩銘記英雄,不忘先烈?!?完)

致敬英雄!高原官兵祭奠全軍海拔最高烈士陵園

央廣網2月10日消息(翟洋洋 劉成達 劉勁鷹等)春節前夕,在海拔5200米雪域高原駐訓的新疆軍區某炮兵旅組織官兵代表,行軍300余公里,赴全軍海拔最高的康西瓦烈士陵園,緬懷守衛邊關、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向革命先烈致敬!

中韩一区二区免费丝袜美女|好爽黄片不要啊簧片|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女人自慰一级α女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