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珍貴了!廣平縣發現明朝嘉靖年間石刻
9月5日廣平縣文廣新局文保所在下鄉調查文物工作中在我縣大馬莊村東發現重修觀音祠碑記,該石碑高約1.5米,寬約1.2米,厚約12厘米。兩側刻有浮雕神仙人物圖案,栩栩如生。
碑刻上有楷書500余字,碑文敘述了廣平縣西南八里馬家莊有觀音祠最初不知修建于何年,至明代萬歷二十一年(1542)重修觀音祠并鑄有大鐵鐘一口,馬三恕馬三捷二人為監工,同時還發現高大厚實的石質門墩兩個和直徑約50厘米的柱礎。
廣平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任振朝介紹說,廣平是黃河漳河沖擊平原,地下文物埋藏較深,這次發現的明代石碑彌足珍貴,他較為清晰地記述了明代民風民俗以及當時的政治經濟發展狀況,為研究明代我縣歷史發展提供了珍貴的文字資料。能夠完整保留到現在實屬難得的文物。(李順清)
帶你去看廣東化州明嘉靖年間楊氏家族古宅大宗祠餓虎飲泉 嘉靖
走鄉下
大家好 我是走鄉下古海
這古宅始建于明嘉靖年間
歷經幾次搶救性的維修
該古宅是面闊三間 深三進
中間分設兩大天井
占地面積約386平方米
是一座磚木瓦結構的古宅
古宅內供有其始祖楊龜山牌位
官至龍圖閣直學士
其夫人封誥命一品
這古宅原貌保存得比較好
里里外外的雕刻工藝精湛
2012年被批準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是楊氏家族的大宗祠
出自于風水大家楊霞侶的手筆
地名喝形叫餓虎飲泉
據歷史記載
瑚琳楊氏始祖霞侶公于明嘉靖丁酉年
也就是公元1537年
至今有482年的歷史
現楊氏家族人口分布村莊共有一百一十九條
人口約數十萬余眾
也成為粵西名門望族
霞侶公生于成化癸巳年九月初九
終于嘉靖戊申年四月十五
享年七十六歲
今天我帶大家來這里看一看這里的山水與地理環境
大家跟著我們的鏡頭一起去欣賞
首先我們看看這座古宅的外形
我們在這座古宅門前往門戶上面看一下
我們在門戶上面往左邊看一下
再看一下右邊
我們升高一下 在這座古宅的上空看一下門戶
我們再在門戶上面往左邊看一下
再看一下右邊
我們退到外面去看看這座古宅的整體外形
這座古宅是立癸丁兼丑未
向上是周天200度
水從辰方來
從坤方而去
因為我們今天來的不是時候
這座古宅大門緊閉
無法測量到天井內的放水
我們繼續退到外面去看一下
我們在外面往古宅朝向方位的右邊看一下
再看一下左邊
我們飛回去看看這座古宅外形以及后面山脈的走勢
我們在后面往古宅這邊看一下
我們在后面往左邊看一下
再看一下右邊
我們在后面飛過這座古宅的上空往前面去看一下
這就是這座古宅的基本情況
今天視頻就分享到這里
謝謝大家
如
溫馨
提示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視頻,土豪隨意
感恩廣大網友的支持和包容
視頻很多地方還需要完善和改進
感恩大家的一直陪伴和給予莫大的鼓勵
我將持之以恒克服困難不忘初心將走鄉下節目做好
本視頻由走鄉下拍攝
走鄉下已開通留言、贊賞功能
感謝大家贊賞,感謝大家一路陪伴
趕快告訴古海吧,走鄉下將會去你家鄉拍攝哦
大明風云:嘉靖皇帝銳意改革,可惜虎頭蛇尾 嘉靖
大明風云:嘉靖皇帝銳意改革,可惜虎頭蛇尾
嘉靖皇帝在位的前二十年中,很有作為。除采取了歷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減貢、賑災等措施外,還扭轉了自正統以來,形成的宦官擅權,敗壞朝政的局面,并下令清理莊田,“不問皇親勢要,凡系冒濫請乞及額外多占者悉還之于民?!睆U除勛戚世襲等。所有這些舉措,皆進一步鞏固了明朝的統治。
嘉靖帝十四歲即位,因想追封親生父母的尊號,與首輔楊廷和等舊臣要求他改換父母,引發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嘉靖帝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后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后,改稱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九月,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興獻王墓為顯陵,大禮議事件至此結束。
歷經三年半的大禮議,最后,以君權的高壓結束,之后,嘉靖帝羽翼豐滿,并由議禮的過程,體會到了如何行使皇權的無上威嚴。此后,變得獨斷獨行。大禮議加強了皇權專制,促成了嘉靖帝剛愎自用的政治作風。
從此,再也沒有官員敢非議皇帝的意見,皇帝依然年輕,但他的無上權威,已經沒人再敢質疑。從毫無根基的藩王,到雷霆萬鈞的帝王,嘉靖帝轉變得非常出色。
大禮議使楊廷和與嘉靖帝兩人徹底決裂,楊廷和后來被削官為民,嘉靖帝在理論和禮儀上,終于為自己樹立了正統地位;在權力上,終于獨攬乾綱,威懾群臣。
除強化了皇權外,還產生了許多嚴重后果。由于朝野上下都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議禮,因此,干擾,沖擊,擾亂了政治經濟的進步性改革;由于只要順著嘉靖帝的意愿議禮有功,便可飛黃騰達,甚至一躍而為巨卿宰輔,因此,釀成諂媚之風;由于議禮兩派,黨同伐異,勢不兩立,因此,釀成黨爭之風。所有這一切,都加重了朝政的腐敗,因此,史家說“吏治繁偽,兵政窳惰,民力虛耗,亦由是始”。
明太祖把宰相廢除了之后,一天要處理的國家大事四百件,每天需要閱讀的文字可能是二十萬左右。明太祖不得不使用一些學士來幫助他處理行政工作。一代一代演變到了嘉靖帝時,內閣制度才正式有模有樣:有名稱,辦公地點,下屬人員,內閣的所有大學士級別,就從原來的五品或六品提升到了二品,甚至一品,比所有的五府六部官員們級別都高,所以,到了嘉靖時期才最后形成了內閣制度。
嘉靖帝在位前期,推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清理勛戚莊田,罷天下鎮守中官,改革科舉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等,內容廣泛,成效顯著。所以,獲得很多贊美之聲。河南道御史劉安說:“今明天子綜核于上,百執事振于下,叢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氣耳?!?/p>
名臣張居正在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以自己少年時的親身體驗,對嘉靖前期整頓學政的成就,予以極高的評價。他說:“臣等幼時,猶及見提學官多海內名流,類能以道自重,不茍徇人,人亦無敢干以私者。士習儒風,猶為近古?!?/p>
明人黃光升《昭代典則》記載:“張孚敬奏革各省鎮守內臣及清勘皇親莊田,土官得行其志,黎庶得安其寢,天下鼓舞若更生,其功萬世不可泯也?!?/p>
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進士李樂,對嘉靖前期革除鎮守中官的積極作用,給予的較為全面的評價,言道:“世宗皇帝繼統,年齡雖小,英斷夙成,待此輩不少假借。又得張公孚敬以正佐之,盡革各省鎮守內臣,司禮監不得干預章奏。往瑾時,公卿大臣相見,無敢抗禮,甚有拜伏者。自張公當國,司禮以下各監局巨珰,見公竦息敬畏,不敢并行并坐,至以“張爺”呼之,不動聲色,而潛消其驕悍之心。蓋自漢唐宋元以來,宦官斂戢,士氣得伸,國體尊嚴,未有如今日者,誠千載一時哉!”
嘉靖帝和張璁、方獻夫在革除外戚世封的問題上,也達到了共識,下令永遠廢除此制,《明通鑒》編纂者說:“安昌伯錢維圻卒,其庶兄維垣請嗣爵,下吏部議。尚書方獻夫等言:‘外戚之封,不當世及?!瘹v引漢、唐、宋事以證。璁以為然,力主之。上善其言,詔:‘自今外戚封爵者,但終其身,毋得請襲?!允?,外戚遂永絕世封?!?/p>
明代史學家何喬遠在《名山藏》總結嘉靖前期“勵精化理,湔濯海內觀聽,挈清政本,杜塞旁落,奮武揆文,網羅才實。至于稽古禮典,取次厘毖一切,創必表章,軼往憲來,赫然中興,多孚敬(張璁)所翼贊?!?何喬遠認為,嘉靖前期出現的國家中興,得益于首輔張璁推行的改革。
由于在張璁之后的閣臣中,無人能夠擔當繼續推行改革的重任,于是,明朝又進入了新一輪的因循敗政之中。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后,嘉靖帝從銳意進取轉向消極荒殆,在嘉靖后期,海瑞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7年),亦言:世宗“二十余年不視朝,法紀弛矣”。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