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源于天臺的天臺山

7月7日下午,參觀了蘆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之后,我乘公交趕到北京西站,買了四點半去邯鄲火車票,考察肥鄉天臺山。

邯鄲是戰國時的趙國國都,趙國乃戰國七雄之一。讀小學時就聽說過的“邯鄲學步”、“紙上談兵”、“將相和”等故事,記憶猶新,我早就渴望到邯鄲一游,一直沒有找到機會?,F在真到了邯鄲,卻因為連日奔波,頗有勞累,對古趙都邯鄲也無心瀏覽。一夜無話。

“肥鄉”,亦稱肥邑。趙惠文王時,為嘉許遇難犧牲的相國肥義,把肥鄉作為他的封地,命名肥邑。后肥鄉史稱肥邑。

我在肥鄉天臺山路口下車,找了一輛面的,談妥來回15元。

沒有多久,司機就把我載到天臺山鎮政府。說起鎮政府駐地,也是非常簡陋,只是進門是樓房,里面大多數是平房。進去的時候,還有人在吃早點呢。我說明來意,請他們介紹一下天臺山的來歷。他們一聽說我從浙江天臺山來采訪肥鄉天臺山的,都非常熱情。

一位鎮干部告訴我說:“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有個大沙灘。據說一位外地人在這里當官的,死于任上,死后就葬在這里,形成一個大土堆,故名?!?/p>

我問他:“這個土堆還在嗎?”

他說:“現在沒有了。我們對這個也不很了解,我給你介紹個人,他對這方面比較喜歡,可能知道點什么?!闭f完,他即朝大門外走去。

我跟他走出鎮政府大門,右拐不到100米,來到一家中醫診所。鎮干部把我的情況簡單向主人介紹了一下之后,就回鎮里去了。

那位醫生第一句話就對我說:“我給你們國清寺的長老可明法師寫過信,他給我回了一封信,長長的?!?/p>

我稱贊之余,非常驚訝。他居然知道浙江天臺國清寺,還給國清寺的可明法師寫過信,而且可明給他回了信,且還寫了許多內容??磥磉@位醫生對天臺山,對國清寺頗有了解,否則不會給可明寫信的。

我坐下后,說明來意,請他談談關于天臺山以及天臺山鎮的來歷典故等等。他非常熱情開朗,沒等我說完,就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

這醫生姓孫名孟章,號邯鄲居士,今年四十多歲。他告訴我,據清雍正十年《肥鄉縣志》記載,天臺山在縣西南十五里。高逾數丈,盤結數百步,土山無石,上建天臺寺,其山名天臺山。唐代時,有位浙江天臺山的和尚云游四方,來到這里,宏揚止觀。

他說:“這位天臺山來的和尚原本去五臺山朝拜,路過這里,看見沃野千里的廣袤平原上有座數丈高的土丘,周圍廣數百步,覺得這是個非常奇特的地方。他獨玩此山,登上丘頂,居高臨下極目遠眺,頓覺心曠神怡,心中喜悅不已,認為是佛祖賜予自己的一塊風水寶地,當即在這里結草為廬。收徒講經,早誦《法華經》,晚修止觀。后來,他四處募化,歷盡千心萬苦,終于在這土丘上建成了一座寺院,名稱就叫‘天臺寺’。這個原先沒有名字的土丘就叫做天臺山,所在的村,就叫天臺山村。此后,這座寺院,千百年來香火相當興盛?!?/p>

查當代《肥鄉縣志》載有:“天臺山村,位于縣城西偏南8.61千米處,為天臺山鎮政府駐地。人口1056戶、4590人。據傳為唐代建村。據明清縣志,該村曾有土丘數高丈,周圍長‘數百步’,上建有‘天臺寺’,為漳水湮沒。明代‘天臺晚眺’為縣‘十景’之一,是縣西部重鎮。今建有天臺山集貿市場,有油路通往縣城?!?

后來,我查看清雍正十年《肥鄉縣志》,是否有關于浙江天臺山和尚來這里創立寺院的記載,但是找遍了,均無記載。清雍正十年《肥鄉縣志》卷之二載:“天臺晚眺:城西南十五里,薄暮可登臨?!本碇暹€載有喬年的《天臺晚眺》詩一首。

我又問孫醫生:“這座天臺山寺什么時候沒有了?”

“1945年毀于兵燹”,他說話的語氣中帶有幾分遺憾。本地人說天臺寺“毀于兵燹”當屬可信。

“這座山現在還在么?”我想如果這山還在,很可能山上遺跡的,倒應該去看看。

不料,孫醫生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告訴我,1982年,天臺山村為了整改街道,把這座土山全部推平,變成街道了。

我陷入沉思中,這座天臺山已經永久消失,變成了街道,也沒有留下什么遺存,正合了古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天臺寺、天臺山和許多名勝古跡一樣,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成為街道,成為高樓,成為鬧市,就永遠成為了歷史,留下的只是個名字,猶如“天臺山村”、“天臺山鎮”。

我問孫醫生:“有沒有史料明確記載說是浙江天臺山和尚來這里創建寺院?”

“至今還沒有找到明確記載的史料”,孫醫生直言不諱地回答,“但是,我是土生土長的天臺山村人,祖上流傳下來的,當地百姓都是這樣說,應該不會錯的?!彼€介紹了以前他家是大戶人家,書香門第。

后來,我仔細查看清雍正十年《肥鄉縣志》,的確沒有關于浙江天臺山和尚來這里創立寺院的記載。(這是我回家后的事了)

“唐代的浙江天臺山僧人在這里結茅授徒建寺,除了被這個高高的土丘吸引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更深層的原因呢?”我想從孫醫生的話語里尋找答案。

孫醫生想了想,告訴我:天臺山村附近的葛孽城很可能是吸引天臺山僧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葛孽城為趙武靈王夫人葛娥所建。其遺址在天臺山村西南,劉家寨村東側。

關于葛孽城的記載,見于《史記》《戰國策》等。如《史記·趙世家第十三》記載:“十七年,成侯與魏惠王遇葛孽?!壁w成侯十七年即公元前358年,此時葛孽尚屬魏國。次年,公元前357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先后兩次在葛孽(今河北省肥鄉西南)、[高](今河北省高邑東南)相會。

相傳,葛孽城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街道寬夷,人來車往,熱鬧非凡,可與當時的趙都邯鄲媲美。日月更替,四季輪回。在經歷了兩千多年風風雨雨之后,現如今已是:“頹垣短楚沒,蔓草荒煙平”、“故宮盡禾桼,廢墟荒秦棘”(清趙文廉《葛孽城》)。

我沒有到這里之前,只知道肥鄉有個天臺山,但不知道它的底蘊有多深,因為從網絡基本就查不到相關的資料,所以只能深入到所在地去田野調查。沒想到,一采訪,竟被這里古老的趙文化深深地打動了。天臺山村附近有豐富的文化積淀,底蘊深厚,戰國時有很多故事就發生在這里,眼前不由得浮現出戰國時期千軍萬馬逐鹿中原群雄爭霸的鏖戰場面。

清代詩人程學禮的《過天臺山寺有感》詩道:“天臺山勢半蹉跎,三十年來感慨過。往跡誰知傳趙勝,而今已自失荊軻。隨他市語悲歌散,且傾村酒醉顏酡。陵谷不堪回首處,日暮孤占古城坡?!?/p>

詩中的趙勝就是戰國時的趙國平原君。平原君趙勝(?—前251),為戰國四公子之一,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名。趙勝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系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待民,后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和平民搞好了關系,威名大震。平原君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后,又為趙孝成王之相?!?a href='/maosui/' target=_blank>毛遂自薦”、“脫穎而出”、“一言九鼎”、“因人成事”、“三寸之舌”故事就發生在他手下。

詩中提到的荊軻即戰國時行刺秦王的著名刺客,即“圖窮匕首見”是也。荊軻(?~公元前227年),戰國末期衛國人,也稱慶卿、荊卿、慶軻。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失敗被殺。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后游歷到燕國,被稱為“荊卿”(或荊叔),隨之由燕國智勇深沉的節俠田光推薦給太子丹,拜為上卿。秦國滅趙后,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與田光密謀,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于期之頭及燕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于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荊軻來到秦國后,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荊軻在告別父老鄉親時所吟唱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千古流芳。

孫醫生說,不單這位大名鼎鼎的荊軻是天臺山村人,就連東晉時的小仙翁葛洪也出生在這里。

史稱葛洪為江蘇句容人,這是就籍貫而言。其實不然,因為葛洪的父親葛悌是江蘇句容人,但在肥鄉縣當縣令,葛洪就出生這里,而當時的肥鄉縣城就在葛孽城。而葛洪來天臺山修煉

孫醫生是個很健談的人,為我介紹了不少關于天臺山的情況??纯纯煲稽c了,我怕回石家莊時間遲了,當晚趕不到平山縣,不得不打斷他的話頭。之后,我們拍了張合影,互留了聯系方式,方便今后聯系,我就告辭了。

從天臺山鎮出來的路上,我請司機幫我拍了幾張有關于天臺山鎮的照片。

這次肥鄉縣的天臺山鎮之行,有好幾個意想不到。

意想不到的是,這座天臺山于80年代已經被夷為平地,成了天臺山村的一部分,是一座消失了的天臺山。雖然,山消失了,不管其沿革建置名稱如何變化,從1953年建立天臺山鄉,1958年改為天臺山公社,到1984年改建為天臺山鎮,但天臺山村和以天臺山村為駐地的天臺山行政單位卻永恒。

意想不到的是,在全國20多個號稱天臺山的山,絕大多數是因為山頂高而平坦如臺。古人云:天臺天臺,登天之臺。無論歷代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個個都希望百年之后能夠升天。人們認為山高離天堂最近,平坦最適宜人們祭拜上天,迎接神仙下凡,取登天的平臺之意而名。唯獨肥鄉的這座天臺(tāi)山卻與眾不同,它乃浙江天臺山的親兒子,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座浙江天臺山親生兒——緣于天臺山僧人建造的天臺山寺而名的,為國內真正的第二座天臺(tāi)山。盡管世人不知道肥鄉的天臺山之“臺”字,當讀“臺”(tāi)音,但這山與浙江天臺山的淵源卻是歷史遺留下來,誰也無法抹去。更為奇巧的是,浙江省的天臺為縣級建置,而肥鄉天臺山的行政單位是村是鎮級的,正是天臺縣的下屬單位。

意想不到的是,這座小小的天臺山,竟有如此深厚文化積淀。葛孽城的故事,平原君趙勝、荊軻、葛洪等諸多歷史名人都與天臺山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解之緣,為天臺山村、天臺山鎮增輝添彩?!疤炫_晚眺”還是肥鄉縣的十景之一。

意想不到的是,華北大地乃古代燕、趙、魏繁華之地。邯鄲為古趙國的首都,曾為戰國七雄之一。歷史已經離我們遠去,古趙國創造的古代輝煌,遺留下來那燦爛的古代文明尚存,中國最古老的長城——趙武靈王修建的趙長城尚殘存在包頭附近??墒?,歷史并不一定按照人們的主觀愿望發展,當時趙國即使集中了戰國末期許多如趙奢、廉頗、藺相如等著名軍事將領,但仍然逃脫不了被秦國吞并的命運。如今,邯鄲成為著名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等等。而其經濟發展,已經明顯地滯后于東南沿海一帶經濟發達地區。莫非古老的文明必定要落后于后起之秀——正如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要落后于世界強國,成為發展中的國家一樣么?

況且,我從邯鄲到肥鄉天臺山鎮,一路上看不見有對歷史文化和現代旅游的宣傳,以天臺山鎮為例,連鎮工作人員對本鎮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基本不了解,更談不上宣傳了。光有優秀旅游城市、園林城市頭銜,恐怕難以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就其公交服務而言,也明顯落后于旅游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路上,我為燕趙大地祈禱,祝愿古老的華北燕趙文明煥發出往日的光輝,經濟飛速發展,創造新的輝煌!

轉自蘇州天臺商會

編輯:徐永恩、張鳳良

Hash:dd28fb4dd86d0c60df2a875523176dc4f476af85

聲明:此文由 天臺同心圓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

中韩一区二区免费丝袜美女|好爽黄片不要啊簧片|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女人自慰一级α女人免费观看